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要上好课,就要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是一项经常的、复杂的、艰巨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细致地考虑各种教育因素,付出辛勤的劳动,克服种种困难,才能达到预期的备课要求,获得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备课充分与否是决定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使教学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数学目的,符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应对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而周到的考虑和充分准备。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熟悉课本、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拟订好既符合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又适合学生实际并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教学进度计划,才能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保证,从而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实现。如果在思想上对备 课不重视,备课马马虎虎,那就截然不可能上好这堂课,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认真备课、充分备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为了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上海市教育局颁发了《教师备课的几点要求》和《当前改进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意见》两个文件,强调指出:“教师要全面掌握、正确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实际和思想实际,合理设计教学,精心编写每堂课的教案,教案要反映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应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有的学科可建立校际备课组),检查及交流教案制度。从实际出发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结合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我校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总结四十年教学经验,编写成“备课五有”:胸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这五有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所谓备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泛指教师在讲授本门课前,从全学期或一个教学单元为过程进行的准备工作。后者则专指某一节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应从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教学对象,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和与之相宜的教具等方面入手。
(二)备课的方式
备课的方式有三种,即集体备课、校际备课和个人备课,这里主要讲的是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两种方式。
1.集体备课
所谓集体备课,就是指担任同一课程或同一堂课的地理教师在一起备课,一起研究,一起讨论,备出最佳的教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集体备课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研究某节或一课时的教学目的、要求和进度,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性的问题,探讨“双基”,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布置作业等。通过集体的讨论,就能够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弥补个人考虑不足之处或可能出现的失误。例如,大家在讨论“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学生不易懂,认为应该绘制一张简单的“城市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倒金字塔示意图”与“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金字塔示意图”对比来讲,这样就很容易区分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点。如果城市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就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课后小结时,大家一致认为这堂课教学效果好。另外,集体备课是新老教师互帮互学的好形式,是有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的好形式,这对培养年轻一代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多年的观摩教学活动,凡是在地理教学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多半是集体备课的结晶。
2.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虽然很重要,但毕竟还是备课的辅助形式,主要还是靠个人备课。这是由于教师劳动的个体性特点所决定的。课讲得好坏关键还是看教师个人的知识才能和教学态度,主要还决定于个人备课的认真和充分与否。
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在集体研究的指导下,再进行个人自备。集体备课讨论热烈,利于相互启迪,使茅塞顿开,获益良深,这是个人准备得比较认真而且充分的结果。集体备课后,个人还要再自备,再进行钻研,把集体备课的收获加以消化、再加工、巩固。因此,就备课的方式而言,其规律是: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课前备课。
本文标题:四十五年地理教学的探索(20)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1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