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羽绒服风波
2001年,某企业捐第七届宏志班一批蓝粉两色羽绒服。分发时,高金英根据经验(孩子懂事)没参与。她没想到,班长还没分发,女生一下抢光了蓝色,男生没动手,眼盯高金英,看她如何处理一堆粉色。高金英拎起粉色羽绒服问女生:“两种颜色间,按常理,你们该选择哪种,而为什么你们违背了常理?要我看,你们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如果人人都像你们,还会有宏志班吗?……”高金英说完,女生将羽绒服搁置原处,班长重新分发。高金英借此重申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受助与相助关系、利己与利他关系。
五.班级建设与管理管理中一定要改变以管理者为中心的管理定式
1作为老师要敢于教育
例: 冬令营的思考 P50
2作为班主任要有带班艺术
例:对“宏志班”插班生的教育
1996年9月,正当“宏志班”经过一年的锤练,逐步形成一个艰苦奋斗,积极向上,奋发读书,团结互助的班集体的时候,由于文理分科,班级学生进行了调整,有四名留级生和一名纪律差生分配到“宏志班”。
当时我的顾虑重重:1、插班生当中有几位同学的家庭情况相当富裕,从生活条件上和宏志班学生形成明显反差,我真怕因“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汤",而使一年来的艰苦奋斗教育付之东流。2、差生的心理特点比较复杂,我看得出,有的差生别看他外表一幅傲慢骄横的样子,内心却很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而宏志班的学生由于生活的艰难也造成心理上的"自卑"。这两个“自卑”会不会水火不相容?
我想到宏志班的办学宗旨中有一条就是应该用宏志班学生自力自强、吃苦耐劳、刻苦学习、知恩图报等优秀品质去带动、教育其他的学生。这是宏志班应有的辐射作用。从自己三十多年的班主任的经验角度看,我认为,只要“精诚所至”,就会“金石为开”。
我的做法是:
(一)彼此相融
插班生的心态不一,有的认为宏志班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特别是教师的授课能力强,班上纪律好,可能对自己的学习有利,认为进这个班是一种幸运;有的认为宏志班同学学习都很好,自己本来成绩差,在这个班就更会坐“红椅子”,打不了翻身仗,觉得压力很大;有的则认为让进这个班是诚心跟自己过不去,是去挨整;也有的认为宏志班的社会活动多,进了这个班肯定会耽误学习......等等。别看小小的五人队伍,思想还很复杂。有的人还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但我在他们的这副外表的背后,也发现了蕴藏着的要求进步的“火花”,发现了他们对宏志班学生的钦佩的心理。我想:我一定要把这些星星之火点燃,即便是冰雪世界也要把它融化。于是,在班上开展了一项活动:我要求宏志班的每一位学生必须在一周内让新到班的同学认识自己。如果一周后新同学叫不出你的名字,受批评还要做检查。就这样一个要求,使得宏志生在下课后纷纷围起这几个同学,谈天、说地、论学习。这首先解除了插班生的孤独、失落感,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能感到身处一种积极进取、主动向上的情感生活中。最明显的是程××同学,刚到班上后,下课就找不到人影,回原来的班去玩,打了上课铃才回来。经常是进教室迟到,经过宏志班同学的热情接近,他慢慢地和大家融在一起了。后来,这五位插班生,连吃饭都跟大家在一起,处得像亲兄第。
(二)统一要求
我对插班的学生与宏志班的学生是统一要求,如:统一剪短发、统一穿校服,平时不许吃零食、花零钱。特别是在执行宏志班班训上,绝不让插班生例外。一开始,给插班生一段适应时间,然后就统一严格要求,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宏志班之外的人。学习差的学生,除老师经常督促,加强课外辅导之外,同时安排本班同学给他们适当的帮助。纪律差的学生,座位安排在最前面,老师随时关注,周围安排好学生,给他做榜样,督促、鼓励他们自觉遵守纪律,没有在纪律上松懈的机会。任课老师都反映说原来在其他班纪律非常差的学生到宏志班“留洋”后,简直脱胎换骨一般。这几位插班生在学校也能做到不吃零食、不花零钱、生活上不搞特殊.有的学生自觉把花上千元买的鞋收起来,再也不和其他班的同学攀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