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经济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经济地理 > 人口的分布、迁移和流动(10)

人口的分布、迁移和流动(10)

时间:2010-01-29 02:16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总的来看,近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大发展,是一个很正常的社会经济现象,并且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其主要表现是:

  (1)推动了产业非农化和人口城镇化,使其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速度。

  (2)满足了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典型的如深圳、珠海两个特区城市,其人口增长率远远超过全国其他任何地区,所增长的人口中外来移民即占了九成以上。在上海和广东,外来劳动力在建筑、纺织等部门已占了很大比重,在许多服务性行业中他们也起了填平补齐的作用。

  (3)为内地疏解过重的人口压力和发展经济开辟了广阔途径。通过迁移流动,不仅获得巨额劳务收入的返回,还沟通了信息,开拓了产销渠道,引入了一些投资,对经济发展是很有利的,而且也为不久的将来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从沿海转向内地打下了基础。

  (4)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素质。人口迁移流动的发展,抑低了生育率,增大了人体基因的交换频率,有利于提高中国人的生理素质。移民们在迁移中经了风雨,见了世面,增长了才干,不少人从中脱颖而出,成长为新型的开放型人才。

  近年来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总的态势确是健康喜人的,一个统一的,能促进人口、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在计划流动和自由流动中达到最佳配置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正在形成,这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全国人口迁移流动总量仍然偏小,人口分布活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按总人口规模衡量的迁移流动率在世界上仍处于最下游,不仅远低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省内跨市县迁移率不足美国四分之一,省际迁移率不足八分之一),与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比较,也是偏低的,人口分布从总的看来仍具有显著的凝固性。

  (2)部分地区人口迁出或迁入强度过大,产生出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人口迁移流动是一种正常现象,并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但对一部分迁出区来说,较大强度的人口迁移在当地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也是客观事实,有的地方已出现土地荒芜、设备闲置、生产滑坡的情况,有的山村人口几乎全部迁出,成了“无人区”,或者只留下少数老弱病残者,给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困难。有的地方人口外迁后,遗留下许多经济问题,如大量欠款无法追讨,使国家和集体蒙受了损失。对迁入区来说,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带来的消极影响虽属次要,但也不容忽视,如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受到冲击,增大了对就业、土地、住房、交通的压力等等,均应积极地予以综合治理。

  (3)人口迁移扩大了我国性别构成的地区差异,从而隐伏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我国的高性别比地区与低性别比地区之间,在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之间,在山区与平原之间,已有的性别比差距可能还要进一步扩大,“马太效应”要继续增强。这种趋势对女性净迁出区的社会经济影响,很值得引起重视,如果由此能促使当地人珍惜女性人口“资源”、增强保护女婴的意识,当然是件好事,但也很可能因女性“资源”日趋紧俏稀缺,使婚姻关系中的畸形或非感情因素增多,反而对女性的权益和人格造成更大威胁。

  (4)高素质人才出现明显的逆向迁移,各地区人口文化水平的差异有所扩大。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原先文化教育程度愈高的地区,迁入者文化程度也愈高,原先文化程度愈低者,其迁入者的文化程度也愈低,也就是说,高素质人才正在由后进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表现出与传统模式正相反的逆向迁移特点。受此影响,我国人口文化程度一度缩小的地区差异又重新拉大。高素质人才的流失给后进地区各方面的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难,甚至出现了学校无人教书、医院无法开刀、机关难以正常运转的现象。面对这一形势,中央和有关地区的政府作了大量工作来稳定科技文教人员队伍,但这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高素质人才逆向迁移的总趋势。
  本文标题:人口的分布、迁移和流动(10)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67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67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人口的分布、迁移和流动(10)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人口的分布、迁移和流动(10)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