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大幅度增加运输能力,争取用30年左右的时间使交通运输迈上三个台阶:①到本世纪末,使客货运输紧张状况特别是铁路主干线、重要外贸港口和能源、外贸等货物运输的紧张局面,得到较大缓解和扭转。②到2010年前后,交通运输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输干线网络和大通道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港口体系得到加强。③到2020年前后,交通运输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高速交通网和大能力运输通道为主干通达全国各地和城乡,以发达的沿海港口和陆路口岸与世界各国相联的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建成。
从现在起,用15~20年时间,通过建设和采用先进技术,使中国的国家通信网规模容量居世界前列,做到技术比较先进、网络运行高效、服务质量优良、适应社会高层次的需求。
(2)建设重点与发展目标。今后的建设重点是:加快铁路建设,相应地发展公路、水运和民航运输,积极发展管道运输,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为加强区域经济联系,重点加快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中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对外运输通道建设;为逐步解决旅客出行难,提高客运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列车速度和行车速度,加快建设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网组成的高速交通网;以集装箱枢纽港建设和能源输出港、接运港及其集疏运线路为重点,加强与国际运输网络的对接;增加通信能力,提高电话普及率,以区际干线光缆和城乡电话网为重点。
通过以上努力,至2000年达到铁路营业里程7万公里(包括地方、合资铁路)。公路通车里程120万公里,沿海港口深水泊位600个以上,吞吐能力超过10亿吨,五级以上航道2万公里。管道里程2.5万公里。全国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4亿门,普及率达到10%,建设长途干线光缆22.8万公里。
迈入21世纪,铁路营业里程将进一步延长,复线率比重增加,连接东部经济中心城市的铁路将实现高速化。公路通车里程将有大幅度的增加,等级有所提高,将建成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国道干线网。内河航道经过整治,通航船只吨位和码头设施均有所提高,长江、珠江将实行江海联航。民航机场数量增长,等级提高,通讯网络设施水平可望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建成以北京、上海、香港及各大区经济中心城市为结点的光缆干线网,内地的电话普及率将显著提高。
4.增加投入和投资渠道多元化
(1)大力增加投入是扭转交通滞后的根本保证。我国交通长期滞后的直接原因是投入不足,从1952年至1990年运输、邮电投资仅占全国基建投资的14.13%。“八五”期间有所改善,已占到19.7%。但是仍未达到世界银行提出的20%~28%的比例。预计“九五”期间运输与邮电的基建投资(含车船飞机购置费)分别为 9 180亿元和 4 350亿元,为“八五”投资额的2.35倍和2.13倍。保证资金投入到位是根本措施。
(2)投资渠道多元化是加快交通建设的重要途径。“八五”交通投入增加是在中央投资增加的同时,地方投入、利用外资和利用民间财力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邮电投入“八五”比“七五”增加6倍,仅收取初装费就占了总投资的43.3%,中央投入仅占9%。各种运输方式的地方投入比依次为:公路占87.5%、海港占49%、民航占33%、铁道占9%,因此公路、海港、空港建设的进展较迅速。今后只有保持这种投入势头,进一步改革投资与经营的体制,才有可能实现我国交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1.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综合运输体系是运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运输业在经历了水运时代、铁路时代和公路、航空、管道多种运输方式同时发展时代三个阶段以后,正在朝着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新目标发展。它是在各种运输方式发展的基础上,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综合运输网是综合体的物质基础,由运输企业和联运机构组织日常客货运输、统一运输过程,为社会提供便利而有多种选择的优质运输服务;由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指导和调节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特别是运价)。综合运输网的建设,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客货流的流量、流向和自然条件,达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使各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港、站、枢纽有机衔接,使其功能和能力相互匹配,以求达到最有效地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以最低成本和及时便利的条件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
本文标题:交通发展与布局的若干问题(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64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