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经济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经济地理 > 粮食问题

粮食问题

时间:2010-01-29 02:16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二节 粮食问题

  在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世界粮食问题的前景、特别是占世界人口 22%的中国粮食问题的前景,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有效解决粮食总量供求平衡问题,业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

  中国立国几千年来一条根本的治国经验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国家的重要问题,历代的统治者被老百姓称颂为“明主”的,就是能把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联系在一起,注意劝农耕、并善于在土地利用上做好文章的人。中国的传统基本国策是“以农为本”,也就是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而土地又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土地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生死攸关,唯有保土,才能求存。随着人口愈益增长、耕地愈益被占,人地比例愈益失调,由此而派生出的粮食问题,就成了人民能否安居乐业、国家能否兴旺发达的焦点。在今后长时期内粮食问题仍将是主导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走势和农业政策的主要取向。

一、粮食的生产和需求形势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有80%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解放了生产力,同时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物质装备水平,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于1994年和1996年两次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促使食物多样化。

  以1995年和1949年对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年平均递增3.1%。1949年时全国每亩粮食平均产量仅69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仅210公斤。1995年时,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 4 666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产猪牛羊肉 4 254万吨、水产品 2 577万吨、蛋1676万吨、牛奶 562万吨、水果4 211万吨。人均粮食(包括豆类和薯类) 380公斤,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以占用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成就卓著。

  1996年创粮食总产4.9亿吨的历史最高纪录,出现收购量增长,库存量增长,国家储备粮增长,而同时市场粮价下降,国有粮食部门销量下降的好形势。但还应清醒地看到,目前中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供求偏紧的状况还将长期存在。再由于耕地后备资源和水资源短缺等等原因,至今全国还有5%的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中国政府正实施“扶贫攻坚计划”,争取到20世纪末解决这一问题。

  展望到本世纪末粮食的需求,要正确估计诸多有关因素的变化趋势:全国人口如每年增长1400万人上下,到2000年总人口将达13亿;耕地面积将有所减少,这是由于工交建设,和城镇扩展将继续占用耕地,而且大部分是良田熟土,同时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等现象一时也难以完全控制,也将使一部分现有耕地破坏丧失,因而将影响粮食生产;粮食的消费结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发生变化,目前是口粮占60%~65%,饲料粮占15%~20%,其他工业用粮和种子粮等占20%,到2000年时,口粮比重将下降到50%以下,而饲料粮和工业用粮将上升到45%~50%,再由于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食物结构也将有所改善,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有所增长,主食(粮食)和副食(肉、奶、水果、蔬菜)的位置发生对换,而养殖业所需饲料量大,因而人均粮食消费量将有所增加;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农业设施的改进等,将可提高食物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则有利于解决粮食问题。此外,远景粮食的生产与消费还受到经济政策、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变化的影响,也都要有所考虑。
  本文标题:粮食问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66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66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粮食问题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粮食问题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