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体系初具规模,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解放前夕,新疆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仅有14家设备简陋的工厂,乡镇仅有一些个体手工业和作坊。主产品仅17种,全部职工不足4 000人。工业品主要靠外地运进。解放后至1955年,相继创建了石油公司、稀有金属公司和八一钢铁厂、七一棉纺厂、苇湖梁电厂、六道湾煤矿、八一面粉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等骨干工矿企业。1955年至60年代初,是新疆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期,开发兴建了克拉玛依油田、独山子炼油厂、新疆水泥厂、石河子八一糖厂、喀什棉纺厂、八一棉纺厂、伊犁毛纺厂、新疆十月拖拉机厂、新疆化肥厂等一批现代工业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新疆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目前已形成包括钢铁、煤炭、石油、电力、机械、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门类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到1995年,全疆有乡以上工业企业8366个(其中独立核算企业5160个,大中型企业195个),职工88.2万人。工业产品除满足区内需求外,已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提高。1955年自治区成立时,工业产值只占社会总产值的21%、工农业总产值的29.5%。到1994年,工业总产值比1955年增长51.5倍,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提高到65.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8%,39%和33%。
从空间布局看,现代工业大多数集中在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北疆沿天山一带。自治区成立初期,三市(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一州(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疆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到1994年,这个比重降低到55%,而南疆五地州所占比重却由18.5%升到23%。从全疆看,北疆工业产值占80%,南疆占15%,东疆占5%。
2.以农畜产品和矿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比重大,四大工业支柱产业逐步建立
新疆工业基本以本地资源为基础。纺织工业和食品、制糖、造纸、皮革等轻工业都是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矿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且全疆工业产值中80%来源于矿产资源。
在工业生产中已逐步形成石油及石油化工业、轻纺工业、能源工业和建材工业四大支柱产业。
(1)石油与石油化工。新疆是西北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也是我国石油工业的一个重要基地。至今已发现28个油气田,初步建成了准噶尔油田、塔里木油田、吐鲁番-哈密油田三大石油生产基地和以独山子炼油厂、克拉玛依油厂、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泽普石油化工厂等大中型化工企业为骨干的石油化学工业体系基本框架,形成了科研、钻探、生产、运输、后勤保障相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已有固定资产280多亿元,占全疆工业固定资产总值的56%。可生产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液化气、沥青、石油焦、尿素、石蜡、化纤等11类共220多种产品。从事石油勘探开发职工16万多人。1994年石油及石油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0.5%,比1955年增长88.9倍。 1995年,生产原油 1297.3万吨,加工688.9万吨。到 1995年,累计开发生产原油1.67亿吨,加工原油 7 205万吨,累计外调原油、成品油 6 838万吨。 1995年投产的独山子乙烯工程又新增聚乙烯生产能力12万吨,聚丙烯7万吨,乙二醇4万吨,甲醇3万吨, MEBE2万吨,顺丁橡胶2万吨。计划到 2000年使原油年产量达到2 400万吨。为加快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将以吐鲁番-哈密盆地为依托,建设以轻烃综合利用为方向的化工基地;以塔北油田为依托,建设以燃料油和化肥(或甲醇)为主的化工基地。同时要以建成国家氮肥基地为目标,扩大合成氨、尿素、甲醇的生产能力,逐步增强石油化工综合实力。
(2)轻纺工业。轻工业共有38个行业,重点发展的有制糖及食品、皮革毛皮及其制品、盐硝、造纸、塑料制品、工艺美术、民族特需用品、包装装璜等8个行业。1995年轻工业总产值达到369.11亿元,占全疆工业总产值的45.1%,已有50多种轻工产品被评为国优或部优产品。目前已形成六个生产基地:糖料基地、罐头和瓜果基地、皮革毛皮及其制品基地、葡萄基地、啤酒花基地、盐硝基地,并形成一批现代企业的产业体系。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甜菜糖产区之一和重要的制盐、皮革毛皮加工工业基地之一。蕃茄酱制品产量、质量、出口量等居全国之冠。原盐、机制甜菜糖、剪绒皮、皮卡衣、蕃茄酱罐头、奶粉、地膜、白酒、葡萄酒、啤酒等跨入全国轻工产品先进行列。
本文标题:新疆-工业体系与交通网络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60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