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经济是绿洲经济
新疆是我国绿洲分布最广、绿洲类型最齐全的省区。绿洲是荒漠中有可靠水源供给、草木繁茂或生产发达、人口聚集繁衍的生态地理景观。绿洲是干旱区人类长期开发经营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在我国干旱地区,人口、经济活动和社会财富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绿洲区域。干旱区经济实质上就是绿洲经济,这在新疆尤为典型。
新疆绿洲经济的演化轨迹大致是:狩猎(包括渔猎)→以游牧为主→畜牧业与农业结合或各有侧重,园艺兴起→农牧业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大农业发展,工业兴起→门类较齐全的现代绿洲经济。现阶段新疆绿洲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干旱区域特色依然显著,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生产规模较小,集约化水平较低,已由封闭、半封闭型向开放型、外向型转变。
2.绿洲农业是绿洲经济的主体
绿洲农业在新疆绿洲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居第一位。解放前,新疆几乎没有工业,以家庭副业为主要形式的手工业多依附于农业。1949年,农业总产值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80.8%。解放后,虽然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主体地位的状况一直延续到70年代中期。到了90年代,农业产值仍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35%~40%,伊犁、吐鲁番和南疆五地州的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都在50%以上。此外,工业产值中以农牧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占到40%,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全部轻工业产值的90%。从人口构成看,全疆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从土地利用角度看,在绿洲各类用地中,农业用地约占80%。
绿洲农业的干旱区域特色十分显著,表现在:一是灌溉农业,二是绿洲农业所依托的水土光热资源组合优势造就了产品多、品质优。绿洲内特别适宜于各种粮食、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及啤酒花、薰衣草、安息茴香、枸杞、红花、白皮大蒜等特种作物的种植,且品质较优。新疆瓜果业在绿洲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品种丰富,多达500个,其中甜瓜品种101个,西瓜品种36个,如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库尔勒香梨,伊犁的苹果,库车的小白杏,喀什的甜樱桃,阿图什的无花果,莎车的巴旦木,叶城的大籽石榴,和田的红葡萄、黄肉桃,阿克苏的薄皮核桃及鄯善、伽师的甜瓜等都产于绿洲,名闻遐迩。
3.新疆将建成国家级棉、粮、糖、畜、果生产基地
(1)棉花基地。新疆是我国最古老的棉区之一。解放前只种植土种棉,面积小,1949年仅47万亩,产量不及10万担(1担合50公斤,下同)。由于新疆植棉条件优越,不仅能适宜早中熟陆地棉的生长,而且南疆部分地区和吐鲁番还能满足早熟细绒棉的生长要求,因而解放后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棉花得到迅速发展。棉花种植面积和比例不断扩大,1966年起棉花成了经济作物中的主导作物,特别90年代以来日益扩大(见表15.1),1995年,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和亩产量都居全国第一位,总产量占全国1/4。1996年总产量达到102.5万吨。新疆无疑将建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计划到2000年面积将扩大到100万公顷,总产量达到150万吨。1979~1994年累计调出棉花253.7万吨。为建成棉花基地,除巩固发展南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古老棉区外,还需加强沿天山北麓西段的玛纳斯-奎屯、博乐-精河绿洲新兴棉区的建设。1985年以来,吐鲁番、博乐、巴楚、麦盖提、沙雅、莎车、洛浦、乌苏、岳普湖、疏附、库车、阿瓦提、叶城等被列入国家优质棉基地。
表15.1 新疆粮食、棉花、甜菜的面积与产量变化
(2)粮食基地。新疆适宜于小麦、玉米、水稻、豆麦及多种杂粮的生产。长期以来实施“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新疆垦荒规模显著扩大,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粮食生产得到稳步增长,1978年以来已获得19个丰收年。1995年粮食总产730.16万吨(表15.1),是1949年的86倍,粮食单产由1949年的65公斤/亩提高到1995年的305公斤/亩。60年代,新疆曾有粮食外调兄弟省区。文革中期的1970年到1982年新疆粮食生产下滑,每年吃调进粮10~20万吨。1984年结束吃调进粮局面,1985年开始又重新向外省区调粮,每年大约外调20~30万吨。1985~1994年累计调出粮食275万吨。
本文标题:新疆-显著的绿洲农业经济特色与国家重要农牧业基地建设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60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