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搜寻的目的
在绝大多数的空间搜寻过程中,某种程度的学习必然发生。扑面而来的信息,不断地冲击着在空间内活动的个体决策者,使其改变或修正某些空间行为的模型。作为最终结果,空间决策会逐步趋于优化,即在初始阶段带有某种试验性质,属于盲目或大量随机成分的空间行为;随着过程的进展,将能够逐步地出现一种趋势的、定型的、成为更具预见性的、比较主动自觉的和更加优化的固定空间行为范式。
为了较好地说明以上的论断,我们不妨举出一个例子:一个实施空间行为决策的个体,处于某种决策的状态中,这里用A表示。现在他正面对这样的情势,另外有两种决策状态B和C等待着他,要求他断定自己要么选择状态B,要么选择状态C,要么仍然保持原有状态A。这是我们常遇到的十分棘手的问题,并往往会使决策者陷于进退维谷的狼狈境地。该例子主要是为了讨论在任何时间里,这个决策者所在的位置以及他希望将来要做的事,并且给出每一种状态的某个确定的概率度(degreeofprobability),如图14-12。
这个决策者想从状态A到达状态B,或者是到达C的状态之中,可以在该系统中表示成一个概率矩阵的形式。假如在时间开始时的t0,他位于状态A的位置,那么到了下一个时刻t1,设定有0.50即50%的概率,他仍然坚持采用状态A,而将有30%的机会
由状态A转移到状态B,当然还将会有20%的机会选择应用状态C。按照同样的方式,也可以叙述当该决策者处于系统中的非A状态位置时各自所取的概率值,这样就组成了完整的概率矩阵。它全面地评述了这个决策者的空间行为特征,同时对于决策者的行为变迁进行了定量的和可以预测的考察。
表14-3决策者状态选择的概率矩阵
按照表14—3所列的概率矩阵,假如决策者在时间t0的时候,他按照状态C的内容在执行,我们叙述他所在位置时带有这样的位置向量:
状态A 状态B 状态C
(0 0 l)
在该位置向量中的1,只是指明当时的决策处于位置C,而不是在状态A或状态B,属于一种诠叙性的说明,而不是决策者活动的动态反映。但是,由于我们已经知道所有必要的位置决策信息,因而可以对决策者的活动意向,实行一个很简单的概率模式决策。此时所拟定的概率矩阵(也称转移矩阵),就象是一个具有动力源的引擎一样,驱动着该决策者以所确定的概率特征,选择自己将采取某种决策的空间位置。我们只须使用已经给定的位置向量,乘以确定的概率矩阵,即可得到在下一个时刻t1时,决策者对这3个状态可能采用的概率:
如果继续将t1时刻所得到的位置向量,乘以概率矩阵,即可得到在时间t2的位置向量:
由此可得出,在时间t1的情形下所得到的新位置向量,十分简单地符合于概率矩阵的最末一行,即决策人将会有40%的机会仍旧继续采用状态C的策略,有30%的机会转向状态B的策略和有30%的机会转向状态A的策略。
而在时间t2的情形下,决策者具有最大的机会选择状态A的策略(具有39%的概率)。
如果将上述所描写的过程继续进行下去,在经过不太多的阶步相乘之后,即可看出关于位置向量的概率值,最终稳定地变成这样一种方式:
本文标题:个体空间决策(8)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lilun/742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lilun/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