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四十五年地理教学的探索(11)

四十五年地理教学的探索(11)

时间:2013-07-22 22:07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教师要捕捉学生的灵感

教师在指导学生各种地理活动时,每时每刻都要注意观察学 生的思维活动,因为灵感的“感兴”激发是突发的、闪电式的,好比“一朝分娩”,又好像霎那间燃起一片“阑珊灯光”,造成奇特的“兴会”顿悟状态。大自然是地理课的最好大课堂,大小课堂要密切结合,促使学生的大脑信息网络永远是开放性的,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古人说:“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小用则小成,大用则大成。”科学家证明,有的脑神经细胞功能也是“用进废退”,多用增大信息的存贮量,加速神经网络系统的信息流动,从而使思维敏捷,更易产生各种可贵的思维闪光。懒惰者智力衰退早,易得老年性痴呆症。因此,要不断地诱发学生的灵感,加速大脑信息网络的流畅性。古人常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教师要有意识地诱发灵感,就要善于运用“一张一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灵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人脑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物,是捕捉灵感最基本的条件。学生有了开阔的广泛的地理知识,兴致勃勃,是获得灵感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以及联想、想象,思索不解的疑难,产生突如其来的颖悟和理解,闪射出灵感之光。一位海洋爱好者学生,多次参加海洋夏令营活动,对“耕海牧渔”发生浓厚兴趣,决心考上青岛海洋大学,攻读海洋生物专业。在大学读书期间,发表了多篇有很高价值的“耕海牧渔”论文。

教师自己要摆脱习惯性思维程序的束缚,不要按着固定的思路指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新问题、新答案,教法灵活多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才能激发灵感的火花。例如环保小组到宝山县农田采集土壤污染土样,返校后进行化学定性分析,通过仔细观察,测定出土壤中含农药的浓度,运用计算机编成“土壤中农药积累残留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小论文,受到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的高度赞赏,认为这是一项新的探索。

我多年来通过地理情景感发,潜能的激发,潜智的闪现和梦幻,掌握了学生千差万别的各种灵感的活动,不断追踪、总结,深感地理教学不能忽视灵感的心理活动,我们要去捕捉它,才能发掘人才,快出人才。

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智力

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它的存在是对待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之一;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之一。兴趣是推动学生将来成才的起点,也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历史上许多有卓越成就的人物,他们成才的动力之一就是兴趣。

(一)兴趣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一种“能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也是说明兴趣的道理。兴趣有两种: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中小学生以直观兴趣为主,我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注意地理的直观性和形象化,使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接受外部传来的地理信息。间接兴趣是对地理事物的本身没有兴趣,我们绝对不能强迫学生去学习他不感兴趣的东西,我们要善于诱导学生认识地理科学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学习好这门课程,为改革开放作贡献。

(二)兴趣能提高感知觉的感受性

兴趣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而教育的影响又居于主导的地位。我在备课时都要准备一、二个情绪高潮,把地理课讲活了,他们的兴趣由此自然萌生。

学主的智力强与弱,这与感知觉的感受性有关。人的感知觉是由外界各种信息不断刺激人的各种分析器官而产生的。人的分析器官的感受性发展潜力很大,特别是经过教师的指导与训练,感受性可以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比如参加天文和气象小组的学生,他们通过观测实践活动,对地理的感受性优于其他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本文标题:四十五年地理教学的探索(11)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1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13.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四十五年地理教学的探索(11)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四十五年地理教学的探索(11)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