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因素的长期推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香港采取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政策,从政治上稳定香港,在经济上支持香港,有力地促进了香港的繁荣稳定。政治上,中英关系比较友好,“九七”后实行“一国两制”,这对于香港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投资环境,吸引多国多方资本起了重要作用。经济上:①内地长期以较优惠的价格向香港提供大量的主食、副食、日用品、工业原料、燃料及饮用水等。②香港50年代成功地转向工业化, 内地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功不可没,60年代内地大量移民,70年代末中国对外开放后香港制造业的大量北迁,90年代更在人才、技术上给其支持。这些都是香港制造业赖以生存并保持其竞争力,实现升级转型的重要原因。③香港转口贸易的东山再起,转运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中国因素直接作用的结果。1995年到中国内地和来自中国内地的海运转运货物占总转运量的25%和33%,转口中国内地市场和来自中国内地的转口货值占总值的35%和57%。④事实上,中国内地因素对香港外贸、金融、制造业、房地产、建筑、航运、旅游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香港各方面的主观努力
1.香港政府的政策机制
(1)高效率的政府运作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求政治体系与文化结构同经济协调发展。香港政府顺应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近二三十年来逐渐形成了“行政吸纳 文官系统 咨询民主”的港式政治,提高了行政效率,为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政治保证。
(2)积极不干预的经济政策。1995年11月美国传统基金会根据十种指标衡量后指出,香港是全球经济最自由的地区,事实也正如此,香港经济是以自由港为基础的,为市场机制功能充分发挥的外向型经济,政府不干预市场运作,税收低而可以预见,政府开支增长与经济增长密切联系,对外贸易自由,市场管制规限透明度高,而且所有管理都具有一致性及连贯性。
(3)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引导经济的发展,这也起到积极作用。①形成了官方、半官方和民间组织密切配合的支援服务体系。此外还有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咨询机构。官方机构兼管理和服务职能:如工商司、劳工处、工业教育署等。半官方机构完全是服务性质,主要的有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旅游协会、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工业总公司、工业村公司等。他们成立于经济发展所需之时,为各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民间社团组织常向政府提供咨询意见。②顺应形势,香港政府制定适时的经济政策。例如,在制造业方面,战后初期制定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吸引内地资金和劳动力,完善基础设施;60~70年代变相允许内地青壮年劳动力流入香港,加强工业辅助,在促进贸易、技术支援、产品检验、职工培训、土地优惠和引进外资等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吸引海外投资,直接参与经济多元化中的工业开发计划;80年代以来,政府顺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着重扩建吸引资本、技术密集型投资的工业村,并于1997年成立工业村公司,另外相应成立科技委员会,兴建科技大学,建设“科学园”或科技中心,增加对工业应用研究的拨款等。在金融方面:顺应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香港当局在1978年的经济多元化报告书中确定要把香港作为一个地区性金融中心加以推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1978年3月恢复向外资银行发放牌照;1982年2月,港府取消外币存款利息预扣税;1983年10月,实施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一方面长期实现汇兑自由,另一方面又制定一系列法规,对金融机构严加管理,在1993年4月1日港府又成立金融管理局。③积极发展经济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港府为保持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稳定发展,近几十年来,在海港建设、航海运输、陆路交通、邮电通信、水电供应、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市镇建设,以及社会保险和公共住宅等方面都取得了公认的成就。
本文标题:香港-进一步走向国际化的经济(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56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