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导学
用人类对火星生命的探测,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生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再比较火星与地球的自然条件,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
自学整理、交流点评
1.读图表分析。再次阅读P4图表信息,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2.阅读、理解教材。即阅读P6信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变化与液态水形成的关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3.讨论交流评议。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从地球的特殊性──是否具备生命物质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分析,而不是作为普通行星的一般特征角度。
2.利用图表信息进行分析,注意运用中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 采用集体评议与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利用图表信息的能力,描述能力
探究活动
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如何探寻类似地球的星球?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设想,说明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最后全班交流。
1.课堂围绕课本提供的思考线索讨论;再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
2.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查阅杂志、资料。根据条件许可,参加校天文馆的相关活动或利用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信息,采用网上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深入探究。
地外生命是一个热门话题,要引导学生敢于畅想、求异,但是科学幻想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乱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本文标题: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三(9)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sheji/5628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sheji/56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