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发展,向经济增长要财源。一要强化财政投资引导调控。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发酵剂”和“指挥棒”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引导信贷资金和民间投资,加大对重点项目和关键领域的投入,力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尽快落地投产,为实现财政稳定增长提供后续保证。特别是对各县区前期引进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如平邑太阳能及半导体照明一体化产业园、鼎鑫稀土金属材料等项目,要集中人力物力,加快推进步伐。二要深挖消费潜能。积极发挥财税杠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支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农民及城市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落实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完善扩大消费措施,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建设,促进流通新型业态发展,努力扩大消费总量,释放消费潜力,为财税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三要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统一,完善财税扶持政策,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优势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努力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上实现新突破。支持开展高层次招商活动,鼓励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重点产业利用外资水平;完善引进外资的环境和税收评价机制,把财政贡献率、特别是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作为硬性指标进行考核,杜绝“只占资源、没有效益或效益不高”的项目上马,实现“引资”与“增税”相协调,加快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
(二)调结构,向产业升级要财源。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财税总量和质量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高度关注经济税源的结构性问题。一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稳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装备现代化,提升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和营销品牌化水平;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行沂蒙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变“无税”为“有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税增长。近年来,我市农化工产业规模大、占比高,但税收贡献比较低。近两年,临沭县的史丹利、金沂蒙等企业,转变经营思路,斥巨资掌控上游资源,下气力开展技术改造,着力向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见到明显效果;今年前三季度,整个产业上交税金8170万元,同比增长39.2%。板材、食品等涉农产业都要借鉴复混肥产业的做法,深挖增长潜力,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利润、税收同上新台阶。二是,加快推进传统工业改造和节能减排。今年,我市机械制造业的税收贡献居八大支柱产业之首。经济开发区和临沭县以及蒙阴县,机械制造业的项目、产业链条、集群效应、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认真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工业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促进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端延伸;要重点支持以临工-沃尔沃、常林集团、山重建机、柳工集团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增强现代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要全面清理取消“两高”企业的融资、税收、补贴、价格等优惠政策,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支持青援糖醇技术改造、临沭中际热电联产、德利污水深化处理及中水回用等重大节能环保产业化项目建设,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展壮大财源。三是,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财源增长的潜力所在。目前,我市在新能源、新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方面,已初步形成了特色。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运用贴息、参股、风险补偿等手段,引导社会投资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车研发生产基地、全国一流的新医药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的镁产业生产加工基地,使其尽快成为新的财源增长极。四是,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多、发展前景广、税收贡献大,是重要的新兴、高效财源。要在继续巩固传统商贸优势、加快推进地产品加工发展、进一步提升壮大商贸物流业的同时,瞄准前沿、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金融、电子商务、会展经济、国际采购、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业发展,带动全市财政收入结构和质量提升,力争年内百元服务业生产总值提供税收达到12元,税收贡献率提高1.3个百分点。
(三)强载体,向优化布局要财源。科学规划经济布局,可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强财政支撑。要大力提升园区经济。各开发园区要加压加力,找准定位、明确重点、突出特色、大上项目;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临港区,要分别打造科技创新、新型工业和临港经济示范区;12个省级园区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吸纳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做大工业发展平台。要通过优化财税扶持政策,打破区域分割,坚持谁招商、谁受益。只要是招商引资的项目,不管进入哪个园区,招商单位在税收上都能够适当分享,充分调动全市所有县区、乡镇特别是客观条件受限的偏远乡镇招商积极性,形成共谋发展的巨大合力。要加快城镇化步伐。坚持产业兴镇,以全市优先发展重点镇为依托,着力建设一批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名镇,做强产业支撑,完善公共服务,吸纳农村人口进城置业落户,拉动投资、带动消费,为财源广进增添新“引擎”。要壮大集群经济。引导和支持华盛江泉、鲁南制药、新程金锣、金升集团、临商银行等本土骨干企业联合重组、创新发展,在激烈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打造百年企业、百亿级企业,培育“顶天立地”的骨干财源;发挥大企业集团辐射带动作用,以优势产品和众多中小企业为依托,健全配套体系,转变布局分散、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放大集群效应,走抱团发展之路,培育“铺天盖地”的群体财源,形成以大带小、集群发展、集约经营的财源生长新格局。
三、牢固树立勤俭办事业的思想,科学聚财理财用财,着力抓好增收节支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同样的家底,算计着用,穷日子可以过得去;“大手大脚”地花,富日子也会“坐吃山空”。姜大明省长讲,“用财政的钱做好保民生的工作、用市场的钱办好促发展的事情”。我市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下大力多聚财理清财用好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