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李希贵听课手记1--10(10)

李希贵听课手记1--10(10)

时间:2013-01-05 06:33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李希贵:听课手记10(教学任务已完过程未完 )

教学任务已完过程未完?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很有讲究的,从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授新内容、练习巩固一直到布置作业,环环相扣,不可或缺。毫无疑问,教师的任务似乎就是执行教学过程,而完成了教学过程,自然也就等于完成了教学任务,反之,没有完成教学过程,也就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在高密朝阳中学,听了一节叫我感到意外的数学课。

  这是一节初一年级关于“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新授课,授课的是这所学校的李蕾老师,按原订方案,课没有上完,教学过程没有完成,但我却不得不说,这节课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堂上,老师把着力点放在了培养学生对多边形的边、角、内角和与外角和之间关系的理解上,老师并没有像传统的课堂那样,把“(n-2)×180=内角和”这个简单的公式告诉学生,而是让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老师的启发、诱导,课堂上同学们的思维一会儿云山雾罩,一会儿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同学们纷纷跑上讲台,在黑板上用图形、公式、文字表述自己思考的成果,前面的黑板上放不下了,又有一些同学跑向了后面的黑板,我一下子想到了“不吐不快”这一个说法,这一个场面打动了老师,尤其是最后3名同学留在黑板上的图形以及关于内角和的解释,远远超出了老师的预期,老师因为同学们的创意而热泪盈眶,同学因为老师的激动而深受感动。

  从教二十多年,我第一次在充满理性和思辩的数学课上,看到这样一个叫人难以置信、感人至深的场面。

  课上到这里,下课的铃已经响了,教师还没有练习、巩固,更没有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没有完全进行完毕。于是,也就有了关于教学过程与教学任务的讨论。

  很明显,按照传统的教学评价观,这堂课是不完整的,教师没有完成教学过程,自然也就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如果再进一步探求,教训就在于教授新知占用了太多的时间,把本该教师几句话就可以讲明白的关于内角和公式的内容搞复杂了,让学生无端地生出那么多不同的方法,把全班同学的思维“搅”到了课堂、甚至教材以外去了,增加了教师总结的难度,似乎占用了不该占用的时间,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时间巩固,作业更没有时间布置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只要你亲临听课,你就会明白,没有完成的教学环节是不需要弥补的。没有当堂巩固练习,可你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不同方法的思维深度甚至于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就可以看出来,任何巩固性的练习已属多余。事实上,这一传统的教学环节,已经整合在学生学习新知的思维过程里,并得到了很好的完成,甚至可能让他们终生难忘。至于布置作业,虽没有给学生具体的内容,但课堂上思维碰撞留下来的火花将继续在每一个同学的大脑里闪烁,还有比这更好的作业形式吗?

  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该成为僵死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实现一体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神奇而又多变的过程,在落实新的课程目标的课堂里,当我们把过程还给学生的时候,一堂课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已经远远不是在备课的时候就能够完全了然于胸、把握在手的,它需要循着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或者情感的波澜,以自己的教育机智随时增删教学环节,三步、五环、七程序已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思维有没有真正被激活,课堂里有没有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

  毫无疑问,一堂完成了教学任务的课,就应该被认为是一堂教学过程圆满的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心得体会:李希贵听课手记(1)
欢迎你对李希贵听课手记1--10(10)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李希贵听课手记1--10(10)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