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李希贵:学生第一有前提

李希贵:学生第一有前提

时间:2013-01-05 06:3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眼下的新课改,出现了许多新理念,很多学校的楼道里都贴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等口号,学生成了学校重要的“主人”。许多教师反映,现在学生不学习,成绩上不去,校长要成绩,教师很难当。素质教育搞得热火朝天;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正当教师们处在迷惘之中时,李希贵校长却敢于说实话,说真话,提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观点。

学生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实现的,学生第二位,教师第一位

李希贵提出“学生第二”的观点,不是说学生不重要,而是只有老师真心为学生服务,才能真正落实“一切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他说,现在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给许多校长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以至于他们战战兢兢地面对着眼花缭乱的“新理念”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在一些学校里,校长们似乎是在直接服务于学生了,似乎把着眼点也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但是,他们却往往很不理智地抛开了教师。

曾在一个主题为“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的校长培训课上,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的一个情境性问题是: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到校长室去评理的时候,校长该批评教师还是批评学生?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教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这个故事,从某种意义上也引发了我们的反思: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是教师不懈的追求。可是,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学生正是在耳濡目染间长大成人。

他认为,学生的中心和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的。对校长来说,教师就是实现你教育理想的“天使”,只有当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的时候,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这样做。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学校,给教师更多的是压力。对于一个从事“塑造人”的职业者来说,如果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来自于压力,这样的塑造肯定是十分可怕的。

提高教学效率要改变教学方式,课堂上的假问题让学生浮浅

李希贵认为,现在,有些假问题充斥课堂,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这些假问题把学生搞得越来越浮浅。

李希贵举了一个例子。在一次“你喜欢哪一科老师的哪一种教学方法”的调查中,学生的回答结果却出人意料。历史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科目,但得分却最低。经过调查统计得知,原来,历史课表面上上得很活跃,老师提问,学生积极配合,但提的问题都是很简单、翻书就能找得到的现成答案,学生没有经过思考、研究就能解决,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没有帮助。

他还谈到,有一节历史课《北伐战争》,老师列举了17个问题。但要学生讲述北伐战争的过程时,学生却答不上来,老师降低难度让学生带表情朗读,问题过去了但未解决。还有位老师讲课文《春天来了》,课前花了许多时间制作了幻灯片,但总要学生讨论月亮倒影在水中像船;星星倒影在水中像珍珠;芦苇倒影在水中像眼睫毛。这实在是浪费时间!因为答案已经有了。他说,像这样的问题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怎能谈得上教学的有效、高效呢?

他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对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整齐划一,不利于学生树立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他举的一年级语文《小池塘》的课例很让人深思:一年级的小学生正是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时候,一个简单的图案都会引起学生无限的联想,但面对一幅幅美丽的图画,40多个学生,40多双眼睛,40多个脑袋竟然答案高度一致,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

我们应该给学生多少教材?

手握教材容易让学生缺乏思考

李希贵说,长期以来,我对传统课堂上、作业中出现的单调平板的思维和千篇一律的答案甚感迷茫。听课多了,自然也悟出了一些原因。其中,人手一册的教材在有些课堂上的负面影响已显而易见。课堂上,老师的启发刚要开始,响成一片的翻书声已经代替了沉静的思考;前一步的结果还没有论证,后一步的思路早已经搞掂。因为,一切都可以从教材中寻找。可是,当有一天孩子们离开了学校,离开了教室,在社会上遇到难题的时候,该到哪里去寻找教材呢?

他认为,我们应该多思考,如果教材是学生的帮手的话,它是不是该无节制地什么都帮?如果教材是为孩子们的学习铺设台阶的话,这个台阶是不是越低越好?有了教材的孩子,学习、思考倒是轻车熟路了,但我们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不是也越来越远了?

思考教育的本质问题——

教育到底应给学生留下什么?

这个问题涉及教育的本质。李希贵介绍说,在一次征文活动中,一名学生问道:“老师,既然我将来不想当数学家,为什么还要学那么深奥难懂的代数、几何呢?您曾说这些知识将来随时有用,可我高中毕业的舅舅,工作10年了却一次也没用过函数和方程。”学生的困惑也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困惑。下力气学会了,然后再全部忘掉,这不是白学了吗?爱因斯坦说:“什么是素质?当我们把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全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到底应该给学生剩下什么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美国国际教育中心主任萨达特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应该教我们七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天都来问老师一句话,现在教给我们这些东西,我们将来哪一天有用?”李希贵提出,我们的教师如果都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备课、思考教案、研究每一节课,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可能提高一个层次,这样才有可能给学生留下最可宝贵的东西。我们的学科教育,可能不会对学生未来选择职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他们从中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形成了对科学文化深深的依恋,这样,教育就变成了一个人的终身需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李希贵:学生第一有前提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李希贵:学生第一有前提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