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全国医学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全国医学地理学 > 新我国医学地理学的发展和主要成就(2)

新我国医学地理学的发展和主要成就(2)

时间:2011-01-20 21:43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对与环境化学因素有关的地方病的研究

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等疾病都是与环境化学因素有关的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地方病。我国近80%的地区都有这类疾病,受威胁的人口高达4亿多,患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地方病病人达3600多万人。经过我国科技人员的多年研究,发现克山病、大骨节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病区的地理分布很有规律,病区中无论是土壤和作物中,还是人、畜毛发中,硒的含量都很低,而补充硒后,病情都有明显好转。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都属于“碘缺乏症”,而近年来又发现在环境中碘含量过高,也能引起高碘性甲状腺肿,并认为水中含碘量在5~300μg/L时,属安全范围。氟的缺乏或过量都有害于健康。缺氟是龋齿的主要原因,据估计,我国的龋齿患者达 3亿多人。而当饮水中含氟量超过1mg/L时,会引起地方性氟中毒。如今已基本上查清我国991个县(旗),71413个自然村屯中有氟中毒发病,受威胁的人口达7274万人;查出牙齿氟中毒患者2107.68万人,骨骼氟中毒患者104.36万人。地学工作者根据各地的环境特征和氟的来源,将我国氟中毒病区分为6个类型,并根据这些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我国还发现了环境中其它化学元素异常所致的疾病,如新疆奎屯地区的砷中毒,是由于地下水含砷量高达0.1~0.8mg/L(国家规定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砷含量为<0.05mg/L)所造成;四川省南部乐山-五通桥一带的钡中毒,是由于食盐含钡过高所引起。贵州省兴义局部地区铊中毒导致脱发等现象也已引起重视,当地村民称之为“鬼剃头”,主要症状为头晕、耳鸣、乏力、四肢疼痛、食欲减退、心慌意乱、视力模糊、毛发脱落,病区泉水中的铊含量高达94μg/L,而非病区仅为0~6μg/L。近年来,对新疆伽师病——一种地方性不孕症的研究,发现病区的水土中富集了大量的钠、钙、镁、硫酸盐,钾、锶等元素也很丰富,而锰、锌明显不足,因此认为伽师病可能与镁、钾过高,而锰、锌等元素不足的综合因素有关。

(三)对环境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掌握恶性肿瘤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和地区分布规律,对探讨肿瘤的病因,正确组织抗癌和评价肿瘤防治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都有很大的作用。我国在7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有关癌症的地理学问题研究。80年代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癌症图集,全面系统地揭示了我国癌症的地理分布模式,为癌症的病因探讨提供了重要线索。其中胃癌、食管癌、肝癌、鼻咽癌等癌症在我国具有突出的地方性高发的特点,因而更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兴趣和重视。以胃癌为例,我国的胃癌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中均居首位,全国每年因胃癌而死亡者达16万人。高死亡率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和沿海各省,并有聚集性发病现象。通过调查认为,食物中的亚硝胺类、霉菌污染、盐渍食物、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化学致癌物、胃的癌前疾病及吸烟、家族史等都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各胃癌高发区的危险因素并不相同,更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山东省通过对比调查认为,新鲜的辣椒、大蒜、黄绿叶蔬菜、食醋、豆类食品和维生素C等则是减少胃癌发病的保护性因素。而食管癌具有最明显的地方性高发特点,如晋豫冀接界的太行山南段地区和四川盆地北部地区最为典型,有的县食管癌的死亡率高达140/10万。河南省林县食管癌的发病率呈同心圆分布,由中心向四周递减。此外,江苏的扬中县、浙江的仙台县、福建的惠安县、广东的南澳县以及新疆北部等也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在发病与环境关系上主要提出了环境低钼与亚硝胺偏高,以及饮水中低硅、高钴镍等观点。浙江省仙居县的研究表明,高发区粮食、血、人发的硒含量均较正常区低,如玉米为0.019ppm,大米0.014ppm,血0.030ppm,发0.022ppm等。

(四)中国医学地理制图的主要成就

医学地理制图是地理制图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直接为防病、治病,增进人们的健康服务。

国际医学地理制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些先进国家起步于50~60年代。中国医学地理制图始于70年代初期。虽然起步较晚,但一开始就借鉴了先进国家的经验,因而起点较高,发展较快,涉及的学科广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医学地理制图是从江苏省、河南省等地方最早开展起来的,研究内容和制图对象首先指向对人类危害较大的所谓“不治之症”——恶性肿瘤。结果取得了可喜的、突破性的进展,各类恶性肿瘤的分布情况及规律一目了然。表明用地理制图方法研究疾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全面、系统、直观,有其独到之处,是其他研究方法所不能取代的。这立即引起了中央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重视。随之医学地理制图工作由省区扩展到全国。70年代中期,从事肿瘤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的工作人员与近百万各级医务工作者一道,对1973~1975三年间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八亿人口进行了周密的调查,取得了较为完整可靠的死因统计资料。在此基础上,医学工作者与地理、制图工作者密切合作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向国内外发行。这本图集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极大兴趣,并得到了高度评价,有的学者把它称为世界七大科技奇迹之一。该图集以地图的形式形象地显示了各种常见恶性肿瘤的地理分布特征,可以看出某些恶性肿瘤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这一惊人发现,震动了中国医学界,随即掀起了一股医学地理制图的热潮,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和医学院校纷纷与大专院校地学专业及地理、地图出版等专业单位协作,不约而同地开展了多项医学地理制图工作,几乎平均每两年就有一部大、中型医学地理图集问世。规模之大、地图品种之多、进展速度之快、耗资之巨,均是国际上不多见的。每部图集的编制都有一些重要医学地理分布情况和规律的发现,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中国医学地理制图的发展紧密围绕对人民身体健康危害最大、影响最广的疾病,诸如恶性肿瘤、血吸虫病、地方病、水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等展开,其社会效益是明显而巨大的。所编医学地理图集,发现一些重要疾病的地理分布规律,可供医疗卫生部门进行宏观管理,为制定各种疾病的防治工作规划和实施卫生工作计划、部署防治力量、药物生产布局、运输流向等提供科学依据。它可作为开展流行病学、病因学研究,以及监视环境致病因素、进行医学教育、普及医学卫生知识等工作的参考。还可用于研究各种疾病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亦可为相关学科(如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所借鉴。
  本文标题:新我国医学地理学的发展和主要成就(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yi/2372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yi/23725.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新我国医学地理学的发展和主要成就(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新我国医学地理学的发展和主要成就(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