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中国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人类史前早已存在的沙漠化土地约占12万平方公里,近50年来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有5万平方公里,还有潜在沙化危险的土地约16万平方公里。若和沙漠、戈壁合计,则有153.3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国土地面积的15.9%。至今,沙漠化危害在继续发展之中, 50~7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平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到了 80年代增加到每年2 100平方公里。在西北、华北和东北11个省区有5 900万亩耕地和 7 395万亩草场经常处在沙漠化威胁之下。沙漠化之形成,自然因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地表组成物质松散等)只是提供了可能,而人为的强度活动和不合理利用方式(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则是主要促成因素。近年来着力营造“三北”防护林,开始调整半农半牧地带的产业结构和改进土地利用方式,以求遏制沙漠化的恶性蔓延。
盐碱化也是影响土质的重要问题。全国盐渍化土地约有14.87亿亩(包括现代盐渍土壤5.54亿亩和潜在盐渍化土壤2.6亿亩)。全国耕地中受盐渍化制约的有1亿多亩,占5%强。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兴起以及大量施用农药等原因,土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估计,全国受大工矿业“三废”物质污染的耕地达6 000万亩,受乡镇企业污染的耕地有2 800万亩,受农药严重污染的农田有2.4亿亩,三者合计达3.28亿亩。若不及早采取措施,土地污染问题将造成严重后果。
2.耕地严重流失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自古以来有“惜土如金”的传统,这是因为“有土斯有粮”,要满足人民吃粮,必须爱惜耕地。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开发建设需要和受市场经济驱动影响,各行各业都伸手要地,在这股洪流冲击下,全国各地区的大量耕地纷纷被转作他用。耕地锐减直接削弱了粮食生产能力。据调查,1980~1985年间平均每年减少738万亩;1986~1990年间平均每年流失耕地353万亩;1990年以后由于土地审批权层层下放,多头批地,造成管理失控,以致1991~1995年间每年流失量上升到500万亩,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各省市。总计,自 1980~1995年间共流失耕地约8 100万亩,如按75%的耕地用于种粮,亩产以400公斤计,则相当于每年削减粮食生产能力250亿公斤之多。
耕地减少的原因,在农业内部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改革开放以来转入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改变了过去“以粮为纲”的单一经营思想,而根据市场要求调整农业的结构,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全面发展,促使了土地利用分配的调整,普遍压缩种粮用地。这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经济效益,但由于忽视社会和生态效益,又缺乏宏观控制和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在耕地上挖渔塘、种果树,过多地挤掉了粮田面积。据估计,1986~1995年间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占用和灾害毁地共约7 000多万亩,所幸同期全国开荒和复垦的耕地大体能抵上这方面的流失量。
另一类是非农业建设占地造成耕地的永久性流失。当然建设需要用地,但很多开发建设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例如城市无限制外扩,盲目圈地建设开发区,农村宅基地严重超标,修建豪华墓地,乱取土烧砖瓦,以及露天采矿等等。
1978年时全国仅有城市161座,集镇不及2 900个,而到1995年全国设市的城市发展到 640座,建制镇猛增至16 992个。城镇急剧扩张,包围郊区农村,占用了大片良田、菜园。如珠江三角洲自开放以来截至 1995年,城镇建成区规划共占地9 500平方公里,可以容纳1亿城镇人口,而事实上广东全省城镇人口不过1000万,即使全部集中到珠江三角洲的城镇中,其占用地也绰绰有余。可见偏大的城市建设规模浪费了过多的良田和菜园。
9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掀起了兴建开发区之风,纷纷跑马圈地,筑巢引夙。不少地方以地为代价来招商引资,集聚“地财”,不顾国家大局,乱上项目、滥占耕地,甚至肆意抄卖地皮,从中牟利。 1992年全国省、市、县、乡各类开发区达到了 9 000多处,共占地2 400多万亩,而且80%是耕地。其中绝大多数开发区圈地规模过大,而实际开发滞后,于是出现圈而不用,造成大片耕地抛荒现象。据1995年初调查,全国征而未用闲置撂荒的土地近200万亩,有的耕地已被严重破坏,难以恢复,致使众多农民生产生活都无着落。此外,乡镇企业圈大院和沿公路乱建“路边店”,也占用了大量耕地。
本文标题:土地资源(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66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