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物质生产部门,以藏族为主的居民生活得到充分体现:在社会福利事业中,广大少数民族居民一律实行免费医疗,由政府包干;以拉萨为主的各种民间市场在国营大商业的带动下蓬勃发展;城镇居民的电视普及率达到80%以上;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等等,无一不反映这种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2.河谷型种植业与农牧业交错是本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种植业占据重要地位
“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域,按生产行业角度划分,突出表现在种植业方面。本区土地面积虽只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5.4%,但耕地面积达到17.63万公顷,占自治区耕地总面积的50.56%,其中上等地达到9.01万公顷,占自治区上等地的72.97%。这些耕地大多分布在区内海拔3 400~4 000米的江河谷地。其基本特点是热量条件较充裕、地势平缓、土质肥沃、灌溉便利,现有耕地均达到不同程度的熟化,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了85.0%以上,土地生产力较高。
作为种植业的主要生产区域,1994年这里只占全自治区农林牧渔劳动力的32.75%,却提供了33.4%的农业增加值,种植业产值达到全自治区种植业的42.9%,谷物和油料产量分别占自治区总量的49.8%和74.8%。在全自治区24个万吨粮生产县中,本区占15个,4个千吨油菜籽县均集中在本区,10个商品粮基地县也有8个在本区内。其中日喀则地区的江孜县,每年向国家交售的粮食已达到1000万公斤左右。
种植业的生产水平是与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条件分不开的。在1990年时,“一江两河”地区就拥有引水渠4 527条,总长1500公里,蓄水工程1829座,总库容19 201万立方米,水塘1800座,提灌站27座,拥有大中型农机具1751台,小型拖拉机5 758台,农用汽车857辆,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02万千瓦,年施用化肥量在2.5万吨以上。1991~1995年,随着“一江两河”地区被正式列为西藏自治区的重点开发地区,“3357”工程的实施,自治区成立30周年建设的62项工程的开展,投入全自治区的建设资金达到100亿元,大都集中在“一江两河”地区。主要投向了交通、能源、农田水利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工程中。
相对而言,林业和畜牧业在自治区大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不如种植业,区内森林覆盖率不到3%,低于5.1%的自治区平均水平。在畜牧业生产中,各类牲畜存栏总量近400万头只,以黄牛、驴、猪在自治区内占有较高比重,牦牛和羊相对较少,反映出其生产具有典型的农区畜牧业的生产特性,生产具有相对的先进性。一是人工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如畜牧业中,舍饲畜牧业相对发达,从而以7%的天然草场,饲养了占自治区16%以上的牲畜,提供了占自治区19.9%的肉类、25%以上奶类、15%以上的毛绒和近20%的皮张。二是引进新品种的水平较高,如现有人工林中大部分树种系引进品种,牲畜引进品种达28个。
3.工业发展水平不高,但在西藏工业发展中具有区域性的主导地位
西藏现代工业的发展首先是在“一江两河”地区开始的,到1995年,全自治区拥有100多家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值达到了3.43亿元,涉及到电力、采矿、化工、机械修造、食品、饮料、纺织、皮革、服装、建材、塑料制品、藏医药、印刷等10多个行业。此外,还有充满民族传统特色各种地毯、氆氇编织等手工业,大部分都分布在“一江两河”地区。1994年全自治区5.8亿元工业总产值中,约70%集中在“一江两河”地区。工业部门就业的劳动力达到1.5万人以上。
本文标题: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人口与社会经济(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59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