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区域发展
“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自治区自然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在本区内,是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1.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
(1)区位重要,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优越。“一江两河”地区东接林芝,西抵阿里,南近国境线,北与那曲接壤,是自治区的核心地区,是联系相邻地区及通往边境口岸的枢纽。这里属青藏高原南部高原河谷区,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独特、优越。可资农业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作物、树木、牧草资源丰富,雨热同季,适宜生长;水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矿产资源丰富,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以高原雪山为特征的自然风光,以藏传佛教文化为特征的民族风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2)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青藏、川藏和中尼公路在“一江两河”地区交汇,格尔木—拉萨的输油管线,以这里为终端;贡嘎机场作为拉萨与北京、成都、西安及加德满都等内地城市及尼泊尔联接的空港,使本区与内地及国外保持密切的联系。近10多年来,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进行,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的兴建和扩建,直孔电站、沃卡零级和一级电站及满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可以提供灌溉、发电、防洪等综合效益,可促进工农业、旅游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3)人才集中,科技文化相对发达。“一江两河”地区有1.05万科技人才,占自治区各类科技人才总数的78%,平均每万人有中专以上技术人员140人。这里人口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12及12周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较自治区少14.4个百分点。西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和地区科研机构,不仅培养了大量人才,而且取得多项科研成果。例如从50年代开始,自治区农科所试验站、推广站、工作站等在农、林、牧、水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引种、系统选育和杂交等手段,先后选育出适应性强、丰产性能好的青稞、小麦、油菜、豌豆、蚕豆、马铃薯等优良品种60多个,其中30多个已大面积推广。
(4)农牧业稳定发展,经济环境较好。“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的主要农区,农牧业的稳定发展,为民族手工业、工业、商贸和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就种植业而言,最近10年推广优良品种和各项增产技术,使粮食总产由2.47亿公斤增加到3.45亿公斤,年平均递增率为3.4%,比全西藏高出2.7倍。这里的畜牧业以农区畜牧业为主,它以7%的天然草场,饲养了占自治区16%以上的牲畜,提供了占自治区19.9%以上的肉类和25%的奶类。这里的民族手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铬铁矿开采业及建材工业均占自治区绝大部分比例。这里的商贸、旅游业比较发达,良好的经济环境,为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为与内地的横向经济联合,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2.区域发展的不利条件
(1)影响产业发展的地理环境差。“一江两河”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心地带,距我国经济中心遥远,加之群山阻隔,高山缺氧,气温低,地广人稀,产业分散,经济密度低,运输距离长,对各产业发展均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对现代工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就自然资源而言,这里缺乏煤、石油及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水能资源虽然丰富,但开发程度很低,地热资源开发难度大,电力工业缺乏火电匹配,工农业的发展均受到制约。
(2)观念陈旧,缺乏商品经济意识。由于长期的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往商品交换为简单的以物易物形式。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对传统观念有所触动,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种粮养畜仅为满足生产者自身温饱,把粮食、牲畜等只当作财富的象征,习惯于“仓滥圈满”吃“储备粮”,养“长命畜”,有的羊七八年不屠宰,白白浪费草料,甚至最后“放生”。这种陈旧观念,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
本文标题: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区域发展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59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