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教育心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教育心理学 > 智力差异

智力差异

时间:2010-01-29 00:25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十一章 差异心理

  差异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人的心理有共同性,人们才可能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社会才得以存在。人的心理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这就是心理的差别性。每个人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每一个人的心理,又各有各的特色,“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正是由于人的心理的差别性,每一个人才成为一个真正的“主体”,才能作为一个真正的个体而存在,也正是由于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才形成了个人心理生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学校教育是以班级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教师同时要为几十个学生讲课。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年龄虽然相近,但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能力、气质和性格。教师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只有兼顾到所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平时说的因材施教,就是以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为基础而提出的一条原则。我们研究差异心理的目的在于:揭示和探索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丰富和发展教育心理学内容,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思想,为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学依据,鉴别和诊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因此,加强差异心理的研究既有它的理论价值,又有它的实践价值。本章将侧重论述智力差异、能力差异和人格差异等差异心理的问题。

  第一节 智力差异

  智力差异是心理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差异心理学中研究最多、资料最丰富的一个领域,本章将着重讨论智力水平差异、结构差异以及超常学生、低常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等问题。

  一、什么是智力

  人们凭借常识都知道,有些学生聪明,有些学生不聪明。聪明的学生学习速度快,一教就会,甚至能做到无师自通。不聪明的学生学习速度慢,虽然能教会,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和充分的时间。聪明或不聪明显然是个人的一种稳定的特征。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智力高低。

  什么是智力?心理学家对它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归纳起来,关于智力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1)智力是一种适应新情境的能力;(2)智力是一种学习能力;(3)智力是指抽象思维能力;(4)智力是一个人能为着某些目标而行动、能理智地思考和有效地适应环境这三种能力的综合表现;(5)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所测量的东西,也就是解决某种智力问题的能力。

  在我国,较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以思维力为核心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五个基本因素的有机结合。

  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记忆力是智力活动仓库的基础。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是对智力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条件。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条件和警卫。上述五种因素共同组成了智力的一般结构,它们既发挥独立的功能作用,又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共同发挥整体性作用。

  智力如何来确定呢?心理学家创造了许多测量工具,这些测量工具叫做智力量表。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A.Binet)和西蒙(T.Simon)于1905年编制,后被引入美国,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L.M.Terman)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另一个有名的智力量表叫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由韦克斯勒(D.Weeksler)编制。我国有这两种量表的修订版。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

  

  上述公式的实际年龄指从出生到进行智力测验时的年龄,简称CA。智力年龄是根据智力测验计算出来的相对年龄,简称MA。因为智力测验的题目按年龄分组。例如,适合6岁儿童的题目放在6岁组,适合7岁儿童的题目放在7岁组,依次类推。随着年龄升高,题目难度增大。如果6岁儿童全部通过6岁组的测验题目,则该儿童的智力年龄与他的实际年龄一致。如果一名6岁儿童不仅通过了6岁组的题目,而且通过了7岁组的题目,那么他的智力年龄是7。将该儿童的实际年龄数与智力年龄数代入上述公式,得到:
  本文标题:智力差异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xinlixue/294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xinlixue/2949.html

顶一下
(4)
80%
踩一下
(1)
20%
-------
欢迎你对智力差异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智力差异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