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学生只能采取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不是轻视他们,看不起他们,而是亲近他们、团结他们、鼓励他们前进”的态度。要立足于教育,满腔热情地关怀和挽救他们。实践证明,经过教育,他们完全可以消除自己的缺点,并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
当然,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协调一致,坚持不懈地进行强有力的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对这些学生要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使他(她)们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由于品德不良学生具有与正常学生不同的心理缺陷,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又必须考虑他们特殊的心理状态,采取有力的教育措施,工作才能奏效。
转变品德不良学生要做到:讲事实,讲真话,讲道理。对他们的教育应特别注意:由近及远,由实到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好转化工作,改造后进的学生,要把感化教育与说理教育结合起来。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要和风细雨,而不是急风暴雨或简单粗暴;要循循善诱、循序渐进,而不可要求过高,操之过急;要用启发式、讨论式,不要用说教式、家长式;要从实际出发,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而不是把他们排斥于活动之外。活动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它可以陶冶青少年的情操。不少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变往往是从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开始的。
下面就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教育问题,提供心理学依据:
(一)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使学生确信教师的真心实意
由于我们对品德不良学生指责和惩办多于赞扬和鼓励,所以他们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有敌意,常常认为教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误认为周围的人对他们都是抛弃的。甚至对待真心实意教育他们的老师,也常常持以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的反常态度。这样,教师的教诲在他们身上就很难生效。
为了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情入理方能入心。要想转化,先要感化。要多方面地关心他们,诚意地帮助他们。要满腔热情地和他们交知心朋友,耐心细致地开导他们,使他们相信教师的善意,从生活实践中亲身体验到教师的一片真诚之心,把教师当知心人。同时可以用一些感人肺腑的事迹,启发学生的觉悟,拨动他们的心弦。许多失足学生的转化,就是在这种耐心的感化中敞开自己的心灵,觉醒过来,进而相信党、相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信心、力求上进的。
(二)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点燃他们内心深处“闪光”的火苗
品德不良学生的头脑中并不都是消极的东西,也有积极的一面,不过,消极因素占了优势,成为他们行动的动机。比如,一个失足的学生,开始偷别人的东西时,犹豫、徘徊,只不过是为完成指使者的命令,或为满足自己某种需要而产生的不良行动。当他第一次动手扒窃暴露时,往往脸红、心跳,有恐惧感和羞耻感,也模模糊糊地认为这些行动是不道德的,感到懊悔和羞愧,这是积极因素的苗头出现。此时,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利用孩子这些积极因素,进行教育和开导,并对他改正错误的决心表示信任,不当众公布他的错误,给他留有改正的余地,鼓励他改正错误。否则,对他只是讽刺、挖苦和训斥或惩罚,就会使孩子在错误的路上滑下去。品德不良的学生心灵上虽然受了创伤,但是他们仍然向往美好的未来,向往受到别人的尊重,向往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是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点燃他们心灵上的火苗,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由于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往往十分微弱,并且常常被消极的东西所掩盖,致使教师看不到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从而对他们失去信心。因此,在转变品德不良学生时,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和善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品德不良的学生转变为品德良好的学生。
本文标题: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6)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xinlixue/294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xinlixue/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