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经济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经济地理学 >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2)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2)

时间:2011-02-06 06:41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该模式是1975年由泰勒提出的,同样为了解释公司在一国之内的空间扩张过程。所不同的是,这一区域演化模式是基于英国炼铁业公司。此外,在该模式建立时,泰勒还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演变过程的机制。

首先,泰勒将空间分为地方、区域、全国和多国四种尺度。公司在由地方向多国扩展中,要跨越三种门槛(图 5—7中的T1、T2和T3)。每跨越一次门槛(threshold),便引起一次组织的变形。在跨越门槛中,公司活动空间(物质联系空间)的跨越最为快捷,其次为信息空间(信息联系空间),最后为决策空间。

这个发展过程始于新公司的建立和相关区位决策的制定。许多早期研究(见泰勒1975年的引述)表明,公司建立者的家乡、现存工业集聚地易于成为这些区位的选择地。工业集聚地由于技术创新汇集,更利于创造数量众多的企业家;集聚地风险较低,促进企业家在此经营;集聚地常具有较大的市场,也利于公司快速增长。

公司建立后,公司的活动空间、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均限于当地。在活动空间带动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外扩的过程中,必然需要组织变形。组织变形组成发展过程中的门槛和障碍。如果公司不能够或不愿意进行必要的组织变化以跨越特定的门槛,不仅其活动空间、而且其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均将停滞。例如,某公司活动空间在区域尺度上停滞,其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也将停滞于此。

公司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运行。不同类型的机构区位选择过程便是对这种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反映。在公司空间扩张中,销售代理机构具有最低风险;建立区域销售部和仓库需要较多资金投入,承担风险有所增加;而建立区域生产机构所需投入更大,所担风险最高。

按照这种不同部门建立的风险差异和公司扩张的空间环境,泰勒概括出理想化的公司空间扩张模型(图5—8)。在模型中,假设一个国家分为4个区域,其中3个具有大工业集聚中心,3个具有较小的次级城市中心。基于前述工业集聚地易于形成公司初始区位的讨论,可以假想一个公司在其中的一个工业集聚中心(区域2)建立起来。为了占领(开拓)当地市场,接着建立了分厂(P2)。公司成功跨越第一个门槛,并在区域内次级城市中心建立销售部,成为多分部区域性公司。接着,在区域3和4的主要中心建立起销售部。这种扩张的企图进而通过合并区域4中工业集聚中心竞争对手的工厂(P3)并在该区域建立新的销售部、把区域3中的销售部转为仓库得以实现。当这种扩张在经济上没有获得成功,或者经济环境变得不利时,公司会撤回到始发区域,调整其增长意图。但在图5—8中,公司增长获得成功,并在区域1建立起两家销售部以开拓新的市场。随着在区域3建立分厂(P4)和区域1建立仓库,公司完成了在国内各区域的扩张,使公司跨越第2个门槛变成全国性公司。尽管图5—8未曾描述,公司也有可能继续向国际市场扩张。

 


  本文标题:企业空间演变模式(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ngdi/2427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ngdi/24272.html

顶一下
(3)
33.3%
踩一下
(6)
66.7%
-------
经济地理学:企业空间(1)演变模式(1)
欢迎你对企业空间演变模式(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企业空间演变模式(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