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1783—1850)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以下简称《孤立国》)一书,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一)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是当时德国(普鲁士)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19世纪初,普鲁士进行了农业制度改革,所有的国民都可拥有动产,并可自由分割及买卖。取缔了所有依附于土地所有者的隶属关系,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农民,可独立支配属于自己的农场。尽管这种农业制度改革,取消了贵族阶级的许多特权,但贵族却成为大的土地所有者,并由此成了独立的农业企业家。同时,由于土地的自由买卖关系,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劳动者。由农业企业家和农业劳动者构成的农业企业式经营在此时期出现,因此可以说杜能著《孤立国》的时代是企业型农业建立的时代。那么企业型农业建立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又是什么呢?这是杜能试图要解答的主要问题。
(二)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杜能著《孤立国》的时代,在普鲁士的农业领域,著名的农业学家泰尔(A.D.Thaer,1757—1828)的合理农业论占主导地位。泰尔提出为改变普鲁士农业的落后状况,应该在普鲁士全面取代三圃式农业生产方式而改为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针对上述泰尔的合理农业论,杜能的《孤立国》试图论证对于各地域而言,并非轮作式农业一定都有利这一观点。从而提出合理经营农业的一般地域配置原则。
杜能为了弄清这一问题,从一个假想空间,即“孤立国”出发,探索合理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原则。为了研究的需要,杜能本人从1810年起在德国梅克伦堡购置了特洛农场。十多年的农业经营数据他都详细地记载下来,成为他用来检验自己提出的假说的数据基础。根据农场水平的数据检验后,杜能建立起了著名的农业区位论。
本文标题:杜能农业区位论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ngdi/2428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ngdi/2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