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 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的程式

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的程式

时间:2010-12-17 15:26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三章 地理课程内容

 

第四节 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的程式

 

精心选择的地理课程内容如果不加以组织,大多是零碎无序的,非但不易学习,而且毫无教育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对已选择的地理课程内容进行加工、组织与处理,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地理课程内容的组织是依据一定的组织原则,将地理课程要素妥善地加以设计,特别要注意学习经验的排列、顺序与统整,使其彼此之间互相增强,发挥累积的最大效果,形成一定的课程结构,以期达成地理教育目标。

3.4.1 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20世纪40至50年代,美国教育家泰勒提出了课程内容组织的三个基本原则: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迄今为止,泰勒的三个基本原则仍然在各个学科课程内容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3.4.1.1 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的连续性原则

连续性是指地理课程内容 “广度”范围内的水平组织原则。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广义的连续性,即全部地理课程要素要有比较明确的逻辑主线和逻辑顺序渐进呈现。例如,地理课程内容的第一条线索是初中以区域地理为主,高中以系统地理为主;第二条线索是先讲世界地理后讲中国地理;第三条线索是先总论后分论。其二,狭义的连续性,即对某一地理课程要素 “广度”范围内的水平组织。以初中部分地形为例,首先,在世界地理的总论中先给出地形的总体特征:地形→地形的分类→各种地理地形的特点;然后,把 “地形”作为认识不同尺度区域的主要要素 (详见图3-2),通过读图、比较等方法得出该区域地形的基本特征。这样就使 “地形”这一课程要素遍布于初中教材之中,给学生提供连续学习的机会,能够建立长期累积的学习效果。

阅读卡片 泰勒的基本准则之一:连续性(continuity)

所谓连续性,是指课程 “广度”范围之内的水平组织,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课程组织的连续性关键在于提供给学生适当学习经验的连续机会,并根据学习任务本质的难易不同,建立长期的累积的学习效果。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机会,进行更多更难的学习表现,以处理更复杂的材料,进行更精确的分析,理解更深广的观念,并进行相关推理与应用的学习,培养更为精致敏锐的态度与感性。

课程组织的连续性原则可以应用于所有不同类型的学习,如思考、态度与技能,但学习经验必须通过课程设计人员在事前加以组织规划,才能促成课程内容材料与学习经验的逐渐复杂化,以促进学生心智反应的逐渐成熟。为了建立课程组织的连续性原则,课程设计人员应该提供经由练习或应用新情境的学习经验机会,以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与观念技能的连续性提高。

3.4.1.2 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的顺序性原则

顺序性是指地理课程内容 “深度”范围内的垂直组织规则。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课程要素的组织顺序,主要指逻辑顺序;第二,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间课程要素的组织顺序,主要包括心理顺序。以 “天气与气候”为例 (详见表3-8),义务教育阶段该部分知识的先后顺序是:天气与生活→天气符号→空气质量→气温与降水→天气预报→气候类型与分布;高中阶段该部分知识的先后顺序是: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天气系统,可见两个阶段的内容组织都有一条比较明显的逻辑主线,依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渐进排列,每一后继学习要以前面内容为基础。此外,高中阶段不再简单重复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要素,而是在其基础上不断深化与推广,这与学生的智力发展需要密切相关。

表3-8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 “天气与气候”标准比较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 高 中 阶 段
标准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3?主要气候类型。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作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有条件的学校可参观当地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

3?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地,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或将每天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成图表。

4?如有条件,让去过外地 (或外国)的学生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的感受。
1?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 (如透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温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的小实验。

2?用计算机设计气压带、风带的移水循环或洋流运动的动画。

 

阅读卡片 泰勒的基本准则之二:顺序性(sequence)

所谓顺序性,指把课程内容、学习经验及学习材料组织成某种联结的次序。顺序性与连续性有关,但又超越连续性,是指课程 “深度”范围之内的垂直组织规则,使学习建立在前一项学习经验或者课程内容之上,但却是对同一课程要素作更深更广更复杂的处理。顺序性强调每一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的展开,即它强调的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处理每一项后继内容。

课程组织的顺序性主要包括三个问题:第一,“应该根据什么组织原则,以决定课程教材的联结顺序”;第二,“何种学习内容应该联结在何种课程内容之后,为什么”;第三,“什么是最适当的时间,以进行某种程度水准的学习”。

3.4.1.3 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的整合性原则

整合性是指在不同课程内容间建立起适当的联系。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地理课程目标的整合,即应同时挖掘地理课程内容的知识要素、技能要素、方法要素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加强各要素间的整合,进而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第二,同类地理课程内容要素的整合,即加强地理课程内容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整合,使学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如我国西北地区地理景观的形成是受位置、气候、大气、水分、土壤等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详见图3-3)。西北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很少,这里的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且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这里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还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第三,地理学科与相关学科知识间的整合。高中地理有关生物和土壤等内容与生物、化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不同学科间知识的横向联系,以体现学科间的知识整合。

阅读卡片 泰勒的基本准则之三:整合性(integration)

所谓整合性,是指在各种不同课程内容间建立起适当的联系,以整合因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从而达到最大的学习累积效果。换句话说,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联系,包括认知、技能、情意的整合与科目的整合。一般而言,内容的整合应该有助于学生逐渐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起来。


  本文标题: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的程式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xue/2207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xue/2207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的程式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的程式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