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学地理基础知识教学
第一节 中学地理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6.1.1 地理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
“依赖知识的积累,人类获得了比其他任何动物都伟大的掌握自然的能力。人类在掌握自然方面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到底是知识的成就”。地理知识为我们认识生存环境的空间维度和人们如何与环境相互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知识背景,这样的知识背景对于学生终身欣赏和认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必不可少的。地理知识是地理素养赖以生长的土壤。但目前却出现了对传统教育的不足无限放大,轻视知识的现象。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的不断完善;不是重起炉灶,而是继承与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知识,而是要更加重视知识。
阅读卡片 历史的镜鉴 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搬运实用主义的一套改革 “读书学校”,导致20世纪30年代的矫枉过正,几乎走向脱离实践、“无儿童”的地步。美国20世纪60年代课程改革也因为走得太远,脱离实际,引发一场强大的带保守倾向的 “恢复基础教育运动”。近年来,美国和俄罗斯的课程改革 “表现出惊人的相似: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科学和文化知识。因此,两国都耗时费力地组织了各门学科的第一流专家重新编写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以容纳各类 ‘最新’、‘最先进’的知识”。由此可见,各国的教育、课程改革都十分重视“基础学力”,重视 “知识”。 ——蒋建华?中国教育报,2004-03-06(3). |
【活动】阅读 “历史的镜鉴”这一材料,从中你得到的怎样的启示?
6.1.1.1 加强中学地理基础知识教育有利于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中学地理教学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具有边缘性、综合性的特点。从地理知识所涉及的地域范围看,小到本乡本土,大到整个地球以至宇宙空间;从地理知识所涉及的物质和现象看,既有生命物质又有非生命物质,既有自然现象又有社会现象。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时代,地理知识已经成为我国国民一般文化素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此外,由于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课程知识有着密切联系,它对促进学校教育的综合化和培养现代公民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阅读卡片 地理知识的意义示例 由于人类生存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人们须要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例如,为了了解天气的变化,人们需要有关天气的知识,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为了出差和旅游,人们需要有关交通路线和旅游景点的知识,学会查阅地图和交通时刻表;为了了解国内外时事,人们需要有关的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知识,学会记忆和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应学会辨识方向和掌握时间。 从事工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人们,须要掌握本行业必须的地理知识。例如,从事农业生产,须要了解各地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从事工业生产,须要了解工业和交通的布局;从事商业活动,须要了解原料的产地和市场的分布;作为一名军人,应该具有军事地理知识;参加国际交流,必须知道有关国家的地理概况。无论何种职业,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都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一。 ——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
6.1.1.2 加强地理基础知识教学有利于智力活动的开展,促进技能形成
地理科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地理知识的获取、提炼与运用过程有利于智力活动的全方位开展。一是培养、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空间智力是人的基本智力之一。而在这一方面,地理课程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对人的思考、决策,对一个人的工作、事业、人生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地理教学中对区域整体的分析、研究,有利于地理事象空间分布概念的培养;在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时,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各地区的地理特征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记忆的能力。同时,地理知识教学对于促进地图技能、社会调查技能、实验模拟技能、科学考察技能等方面具有着重要价值。
6.1.1.3 加强地理知识教学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受到地理环境的巨大影响,而地理课程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当前,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迫使我们思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人们应树立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而其前提是必须掌握科学的地理知识。同时,地理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因素、全球观念教育因素,有利于潜移默化地从认识祖国、认识世界到形成爱国、报国之情,树立与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的意愿。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等知识中蕴涵的大量审美教育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xue/2206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xue/2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