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学地理教材教法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 > 中学地理课外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2)

中学地理课外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2)

时间:2010-05-11 18:54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地理课外教学的内容

   1.野外观察 野外观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获得对自然地理事物和现象直接感知的最佳途径。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野外地理观察不是随意地浏览,它要通过观察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常见的观察内容有地质观察、地貌观察、水文观察、土壤植被观察等。

  (1)地质观察要认识一个地区的简单地质构造、地层发育,并可追溯一个地区地质历史的演变过程。要学会认识一些常见的矿物、岩石和古生物化石,并掌握一些鉴别常见岩石、矿物和采集岩矿标本的方法。

  (2)地貌观察要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地貌形态、特征及其成因,也要结合地质观察分析地质构造、认识地层发育和地质历史,因为形成地貌的基础是地质条件。

  (3)水文观察要了解河流或湖泊的水文特征,侵蚀、沉积或搬运等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河流湖泊与周围地质或地貌条件的关系。

  (4)土壤植被观察要认识本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观察山地阴坡与阳坡植被差异,不同高度植被的变化,认识本地常见树种。

  以上观察内容要结合具体观察地点情况而定,在观察过程中有条件时还可组织一些简单的地理技能训练,如辨方向、步测距离、目测高度、岩矿标本采集、植物标本采集、流速与水深的测量等。

   2.地理调查 地理调查是指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为主的调查活动。在调查过程中,要结合观察、观测等内容。调查对象和内容往往很广泛,要选择有助于深化理解课内知识,或增加感性认识的题目,对定量结论调查结果,常作定性分析的依据。以下仅举数例:

  (1)土壤调查:为了掌握土壤的形成、类型、分布和肥力等进行本项调查,可为农业和城乡建设提供资料。

  (2)植被调查:从调查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入手,加以综合分析,以了解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城市交通情况调查:对主要街道的定时汽车通过量、阻塞次数和时间、汽车排放尾气的危害等的调查。对司机及交通警察的访问、路面宽度与街巷交叉关系分析等。

  (4)公园绿地的游人空间分布调查及城市楼群间绿地面积调查:了解绿地面积、公园游人或楼群居民人数、绿地被占、被破坏、保养情况等。

  (5)街道居民调查:可了解居民的生活水平、文化层次、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人口素质、职业、年龄等情况。

  (6)工厂调查:了解工厂性质、主要产品、原料燃料来源、水源、销售情况、工人构成、工资、文化生活、“三废”处理等内容。

  (7)农村调查:了解经营管理性质、作物种类、土地利用、农民生活、机械化程度、乡镇企业情况、农业规划及农村用地情况等。

  (8)城乡环境问题调查:这项调查既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是学生关心的问题,这项调查做好了,不但对社会有益,也将使学生受到生动的环境教育。前面提到的交通情况调查,也是本项调查内容之一。较普遍的问题是对污染源、污染物、污染量等的调查。

   3.地理参观 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可以系统地拓宽其知识面,丰富课本所学的内容。如参观天文馆、气象台站、水文站、(历史、地质、自然)博物馆、经济建设成就展览、环境保护展览、民族风俗展览等。也可到工厂、农村进行参观。

   4.地理集会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各种形式的集会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堂,是学生喜爱的一种课外教学活动、如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演讲会、地理文艺汇演(如地理歌曲、民族舞蹈、地理诗朗诵、地理谜语等)、地理晚会(地理电影晚会、看星空)等。

   5.其他 组织全班学生编写地理墙报(可分组进行评比)、地理板报、时事地图、举办风光图片展览(并自编介绍材料)、自制模型、标本及其他有关地理的实物展览。有的教师还编写假期地理趣味知识作业,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以各种形式(如列表、绘图、地图上说明)表现出来进行展览,以上这些课外教学活动全班学生都要参加,也深受学生的喜爱。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课外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cai/1311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cai/1311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中学地理课外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中学地理课外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