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理念尚未内化为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
主要体现为理念与实践的脱节,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存在幅度不等的逐级“落差”现象,由于认识没有真正到位,一些教师不能将新课程理念内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没有处理好与以往教学要求之间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因而在课改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突出。如有的教师认为课改就是教材改革,在教学中机械地按教材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有的教师认为课改就在于改变形式,课堂热闹而不知目的所在等。由此我们认识到,教师要彻底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关键在于要切实将课改理念进行“内化”并付诸教学实践,当然这也无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就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来看,我们觉得课标本身有不少问题:如内容标准全部用行为动词来表述,教师对知识要求层次不易把握;加之对课标解读的差异,因而新课程版实验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其风格、内容差异较大,这对各地师生把握学习内容都增大了难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认识到教材是受制于课标的,且课标也是在完善之中的。在课改实践中不能抱着纲纲条条不放,要针对出现的具体情况敢于创新和发展,如加强地理教学的逻辑性、区域性、图像性等。
2、 学生对高中地理“双基”的掌握不够扎实
通过对全市高一至高三各年级的新课程地理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学生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够,主要有:审题不认真,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导致答题思路产生偏差;不会从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答题方向错误,从而导致无效答题;混淆地理概念、知识迁移能力差,如有的学生将“生物能”与“生物资源”、“水能”与“水资源”、“太阳能”与“光能”等混为一谈;思维定势明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主要表现为思维僵化,无视答题的限制性条件及答题要求,按以往练习作业中的固定思路去生搬硬套。此外,学生在答题规范、技巧及表述方面也存在问题,反映出学生阐释及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差,答题思路不清,条理不明,词语无序堆砌,缺乏逻辑性以及用词不当等,如作答选择题填涂不规范,有的学生涂得太轻、涂成“一”字型、或是用水笔填涂等,还有比较普遍的问题是答题不够简练,有的对一个得分点书写的文字很多,答题点太少、面太窄,有用的文字很少,把答题当成写作文,导致得分点减少。
3、 课堂教学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课改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这是一种公平;课改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种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与当前大班额的客观情况必然产生矛盾,加之认识问题,因此课堂教学有出现学习方式形式化或绝对化的现象,不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往往是重了过程,却忽视了结果,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效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4、 新课程评价机制尚待健全
由于各地师生都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升学压力,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已成大家都熟知的标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深受评考试压力的影响。但广大教师在更广阔层面上实施课程改革的工作,如开发课程资源、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等方面的成果,评价标准尚不够明确或重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开展课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有关各方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评价标准,否则将从机制上制约课改工作的深入发展。
本文标题:三明市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2358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23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