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评价对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进行监控,达到促进课程的发展与完善、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地理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
1.评价的基本要求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高中地理课程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内容全面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起到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促进与鼓励地理学习的良好作用。
在评价方向上,立足现在,回顾过去,不仅重视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更重视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在评价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强调评价者要对学生的过去、现在作全面了解,根据学生过去的基础、现实的表现,预测评价学生未来的发展目标。
以促进发展为目的,不以评价结果为奖惩依据。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觉主动的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其积极性重视多渠道交流信息,提倡被评价者之间互相评价。
改革按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给学生排队的评价制度。要建立对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开发、教学能力、师生关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综合评价的体系;建立学生日常学习成绩、学业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探索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适应新课程实施要求的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2.评价的主要内容
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评价学生地理知识理解和应用状况的标准,主要是衡量其理解能力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
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评价学生地理技能的形成与运用状况,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各种地理技能的功能、方法和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地理技能所取得的学习和研究成果的正确程度和实际价值。
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应重点了解学生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地理研究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其评价标准:一是评价学生是否了解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二是评价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正确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建议从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独立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合理表达、交流探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建议评价时关注学生以下方面的变化与发展:(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否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是否具有地理审美情趣与鉴赏力。(2)科学精神与态度: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3)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初步具有了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观察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风格、个性以及所付出的努力等情感意志过程,搜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例: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评价者____________

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试等调查手段,搜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3.评价的主要方式
建议注意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
书面测验和作业。适宜运用于“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的评价,常见于评定学生地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中。采用此方法,要避免重知识记忆、脱离实际的倾向,测验题和作业的编制要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导入新视角,发现新因素;凸现新论点,进行新论证;引发新争论,激发新思维。努力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境,体现探究性与开放性。
观察法。对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好奇心、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情感、态度进行观察、记录、对照评价目标进行评价。观察要在自然真实的状态下进行,要有重点,观察内容与目的相一致,尽量克服主观因素的干扰,认真做好记录。
评定量表法。主要运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状态的评定,是教师根据学生在某一活动中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定的一种评价方法。
档案评价。主要记录学生在某一时期所取得的进步,内容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取,包括测验、作业、地理小论文、自我表现评价、同学评价、教师印象等。在“自然地理”模块教学中,要有侧重地收集学生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的活动成果及资料;在“人文地理”模块教学中,要有侧重地收集学生开展结合乡土情况的社会调查、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成果及资料;在“区域应用地理”模块教学中,要有侧重地收集学生进行区域地图、区域资料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料搜集与分析的实践活动资料,逐步建立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学生学习成长记录袋。档案评价使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看到学生学习的结果,可使学生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照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行为状态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表现评价。学生自评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管理和调控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考查、评价。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及各种评价方式的不足,也要求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地理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避免评价方法的单一化和简单化。
本文标题: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1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1732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1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