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有六十多个学生,当然差异挺大的,其中最特殊的自然是小林啦!小林是一位轻度弱智孩子,据说是婴儿时摔倒,头部受伤,导致智力受损。经教育局批准,跟班学习,成绩要求自然就降低了。
当我第一次见到小林时,他那呆滞的眼神,甚至还流着鼻涕,心里真有些反感,不大愿意搭理他。可是在课间,我发现小林挺有礼貌的,很会向老师问好,渐渐萌生了些好感。由于他的特殊情况,对于他的学习与作业,我的要求极低,作业可交可不交,因为他真的学不进去。可是,那次家长会后,我意外发现了……
那天,小林的奶奶来开家长会。小林的奶奶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见到我时,她先是给我举了躬,那深深地鞠躬,让我显得那么不自在,当然,我相信这是她认为感谢的最好方式。接着,她与我交流了小林的很多事,是我以前从来不知道的事,据她说,自从孩子变成这样后,小林的父母几乎放弃了他,又生了一个健康的小弟弟,对小林是不大关心,但奶奶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小林的教育,甚至还聘请了当英语老师的亲戚,专门在家里辅导小林的学习。难怪小林语数英三科中英语还是最强的。小林的奶奶还专门为小林去祈福,她说:“我启签里说小林今年学习会好,他脑子会开窍,不管怎样,陈老师,您一定要多督促小林,他是我的长孙,我想他以后会成才的,陈老师,您要让他多做作业,要多检查多提问……”小林的奶奶那朴素的语言,那执着的关爱,父母都准备放弃,祖辈却永不放弃的爱深深地震撼了我,是呀,每个孩子都是家人手心里的宝,我们身为教师,就应该尽所能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自从家长会后,我关注了许多轻度弱智儿童的教育方法,小林现在算是小学中级班,实际年龄9~13岁,智力年龄仅6~9岁,这些孩子尽管可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提供技能训练,但它的主要作用是传授文化知识,不过只是些功能性文化知识。正常儿童学习阅读等文化知识是为了日后学习历史等其他知识;而弱智儿童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如阅读报纸、查阅电话簿、识别商品标签、兑换零钱、填写求职申请表等。因此,我课后随机性地与小林交流,多是促进他生活能力方面的教育。课堂上,我也有意地提问到他,可能他的回答总是颠三倒四,弄得同学们啼笑皆非,可是我明显发现他课堂上认真了很多。至于作业,要求他都要交,他竟然也做到了,虽然完成得很不尽人意,可是他良好的习惯在养成,或许有一天,他就如奶奶想的那样,一下子开窍了,一下子聪明了。
在教育生涯中,允许有差生,但不允许我们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让我们都用永不放弃的爱,去孜孜不倦地教育学生,让更多的孩子成才是我们不容推卸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