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调水都在高山峡谷地区进行,海拔高,施工材料缺乏,交通不便,投资巨大。
中线:从长江中游及其主要支流汉水引水,沿伏牛山及太行山东侧开渠送水,可向北京及黄淮海平源大部分地区自流送水。
中线全长 1000多公里,年引水量300亿立方米。其优点是可自流输水,引水量大,还可利用落差兴建水力发电站。问题是丹江口水库的大坝需要加高,并且最终要与三峡水库联系在一起;另外沿山麓输水,与山地流入平原的河流交叉,输水渠的大交叉就有200多处。这些山麓地带又是我国著名的暴雨地区,处理较为困难。
东线:从长江下游提水,沿京杭运河北送,可为黄淮海平原东部补水,渠长1150公里,年引水量300亿立方米。东线不需要开挖新干渠,可利用已建成的江都、淮安抽水站设施以及京杭运河,并且沿途有许多湖泊可作为反调节水库。问题是黄河沿岸地势高于长江水面约40米,需建13个梯级工程,逐级提水,要有一个装机100万千瓦的电站常年送电,运行费高。目前在江苏省境内基本上已完成。
上述3条调水线路可以互相配合,要根据我国各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财力的情况分期开发。
以中线方案为例,即使通水后,对北京的供水量也只能达到12亿立方米/年。可见,要改变水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是十分困难的。
除了南水北调外,拟议中的调水尚有松辽运河和新疆的北水南调等工程。这些工程虽然论证研究多年,但一旦要实施,仍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并且要视国家财力的可能。
以上是从长江调水至北方的情况。事实上,即使在水资源较充足的中国南方,也由于下垫面的影响,同样感到缺水,如南方喀斯特广泛分布的地区,降水后,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形成了许多断头河,致使地表严重缺水。如贵州高原地表干旱比较普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危害严重程度首推夏旱,其次是春旱。近40年来出现严重干旱就有7年,其中1972年曾使当年粮食总产减少20%以上。更亟待解决的是人畜饮水的困难,如广西是全国喀斯特最发育的省(区)之一,虽然多年平均年降水量达1200毫米以上,但仍有460万人口还没有解决饮水困难问题。
本文标题: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与跨流域调水(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66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