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叶虎耳草(Saxifraga appossifolia)除环绕北极分布之外,还出现于欧亚大陆中纬山地,两地中间相隔数千公里,现代直接传播交流的可能性不存在,称为北极-高山式间断分布。
西欧-东亚型间断分布的种类较多,它们的分布区虽然不尽相同,恰都在西伯利亚出现空白(有的则保留零星分布)。其中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分布于日本,朝鲜,中国的东北和华北。然后跳跃到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再度中断后见于乌拉山以西整个欧洲。毛茛科獐耳细辛(IIepatica nobibis)在欧洲阔叶林区很普遍,另一分布区在日本、朝鲜、中国的辽南、安徽、浙江和豫南。
在南美和北美的太平洋沿岸,一些物种构成热带两侧的间断分布,如伞形科的一种山芹菜(Sanicula crassicaulis)和一种香根芹(Osmorhiza depauperata),皆有南北相距约1.3万公里的间断分布。
北美和欧亚大陆两地的寒温带地区有许多共有种,如斑叶兰(Goodyera repens)、高山露珠草(Circaea alpina)、圆叶鹿蹄草(Pyrola rotundifolia)等,均远隔重洋分布。
3.分布区范围
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事实上它们多是盐生植物、淡水水生植物,所在地仅为局部适宜的生境,真正占有的总面积不大。前者如盐渍土上的盐角草(Salicorniaherbacea)、碱蓬(Suaeda maritima)等,后者有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多种、浮萍(Lemna)15种以及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眼子菜(Potamogeton)两种等(但有的不见于个别大陆)。
由于人畜携带而广布世界的杂草甚多,如原产温带的大车前(Ptantago major)、龙葵(Solanum nigrum)、藜(Chenopodium album)、荨麻(Urtica dioica)、蒲公英(Taraxacumofficinale)等向热带侵移,原产热带的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稗子(Echinochloa crusg-alli)、苋(Amaranthns angustifolia)等向温带扩展。后者受冬季低温限制,迁移种数不及前者。
关于世界种的总数,据估计,分布区占土地一半的不足100种(或认为仅30种左右),占土地四分之一的也不到200种。
除去上述极少量世界种外,各种植物的分布都限于某一地区范围内,称为该地区的特有种(endemic species)。这个地区可大可小,可以说某个洲或某大自然区的特有种,也可以说某个山地或海岛的特有种。因此特有种是相对的概念,通常区分为大陆特有,省域(provincial)特有、地方特有和局地(local)特有(Dansereau,1957)。
以东亚特有裸子植物种类为例,偃松为东北亚特有,侧柏为华北(延至朝鲜)特有,杉木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特有,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分布于江南丘陵,银杉(Cathaya argyra-phylla)、水杉和台湾杉木(Cunninghamia konishii)都局限在很小范围。
(二)属和科的分布区
属是亲缘关系相近的种的联合。每个属的分布区则是所包含各个种的分布区的总和。属内只含一种的单型属数目,约占有花植物总属数25000的1/3,它的分布区显然与种的分布区一致,只是含意不同。
同在一属之内彼此很相近的种,或者具有不重合的分布区、或虽有局部重合而其内部结构互有差别(即各自适应不同生境)。一般种间不能正常杂交。假若两个种不仅相似,而且分布区或具体生境也完全一样,此时常认为这不是两个独立的种,而仅是同一种内的不同变种或变型。
科的分布区是科内各属分布区的总括。各科和属形成历史久远,其中种间生态特征常有明显差别,所以分布类型多样且原因复杂。
1.科和属的分布区结构——分布中心
多种属的分布区内部如果出现若干种的分布集中现象,可以据此绘制种数等值线。其中种数最丰富的地区称为该属的分布中心或多样性中心。但分布中心也可能超过两个。施姆凯维奇(Szym kiewicz,1933)统计从西班牙南部直到日本(纬度近似)各地区一些属的种数变化(表3-1),在表中清楚地显示出它们的分布中心。
本文标题:植物分布区(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iwu/479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iwu/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