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我们讨论了地球上主要植被型的基本特征及其地理分布。从中可以看出,每一植被型是与环境,主要是与气候密切相关的。气候条件对植被发生直接影响,并通过土壤发生间接影响。其相互关系可以下列图式表示:
一、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性
(一)全球分布规律
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二者的配合状况,是决定许多植被型成带状分布的根本因素。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由于它提供给地球的热量从南至北的有规律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候带,因而植被也成带状从南至北依次更替。这种沿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的植被分布,称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同时,在陆地同一纬度的不同地点,各地的水分条件,由于与海洋的距离、大气环流和洋流的性质等差异往往十分明显。植被因水分状况大体按经度方向成带状的依次更替(但与具体经度数字无关),即为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它和纬度地带性统称为水平地带性。
对地球上植被分布的一般规律,有过不少研究。如布罗克曼-耶罗什(Brockmann-Jerosch)和留贝尔(Rübel)根据欧非大陆作出了植被在“理想大陆”上的分布图式。瓦尔特绘制了北半球和南半球不对称植被带的“平均大陆”图式(图5-37)。在这张所谓的“平均大陆”植被图上,可以看到如下的趋向:热带、北方带(寒温带)和极地带(在南半球不存在相应的带)等各植被带大体是与纬度平行的。这在北半球比较明显。但是,这种规律也是相对的。在南北纬40°之间的大陆东侧,由于季风的湿润影响,有一个完全不存在干旱地区的区域。在西侧,则情况甚为复杂,在亚热带,荒漠可伸展到海岸,而在南半球,荒漠甚至仅限于海岸区。在西侧的其余地区,明显地较为湿润,而海洋气候的影响深入到内陆。这种趋向在平均大陆图上比在一般的世界植被图上容易看出。平均大陆的植被图给人们提供了世界植被类型模式分布的状况,表明了植被类型分布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
目前已有许多推测植被类型变化的气候指标,最早使用的是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其后应用较广的如格里高里耶夫和布迪科创立的太阳净辐射
们的组合较好地反映了以植被特征为代表的自然地带规律。当q<0.3时形成苔原,0.3<q<1.1时随R值减少依次更替为从热带到寒温带分布的森林,1.1<q<2.3时为热带与温带分布的草原,q=3.4则为半荒漠与荒漠的分界标志,但它们都限于一定的R值条件内。
1976年,日本学者吉良根据温暖指数(WI),划分以下各带:
WI=0 极地永冻带 WI=85-180 暖温带
WI=0-15 寒带 WI=180-240 亚热带
WI=15-45 亚寒带(寒温带) WI>240 热带
WI=45-85 冷温带(中温带)
吉良还根据温暖指数、柯本指数K,桑斯威特(C.W.Thornthwaite,)的PEI和爱斯特隆(? ngstr” om,A.)的CIH三者结合作为湿度指数,以北半球为例,划分为五个带,表示热量、干湿度与植被类型的关系(表5-5)。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夏雨气候条件下,森林类型随热量而发生变化,在一定的热量范围内,发育着某一植被类型。同时,湿度的递减也出现了森林类型的变化,并逐渐过渡为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在属于地中海型的冬雨气候区,不论在欧洲或是北美,都发育着典型的硬叶林,有别于夏雨气候区的照叶林。
上述各种对世界植被分布规律的论述,仅是概括性的,它往往从气候方面加以说明。但世界植被的实际分布却复杂得多,它还要受到气候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面,来考察一下几个主要大陆的植被分布状况。
欧亚大陆(包括非洲北半部)根据植被类型和分布特点,可把欧亚大陆划分为三个主要的纬度地带系列:即大陆西部的大西洋沿岸系列;大陆东部的太平洋沿岸系列以及大陆内部的东欧-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系列。
本文标题: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iwu/478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iwu/4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