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的结构是直观的相对容易识别的特征,而群落的种类组成情况,则是更复杂,也是更基本的属性,这是因为植物群落的本质就是不同植物种类在一定生境中的聚合体。
一、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和区系成分
(一)种-面积曲线和种丰富度
一个天然的植物群落,往往由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构成。但要知道它究竟包括多少种类,则要通过一定的统计,通常采用逐步扩大样地面积的方法。根据所得数据可绘制种类-面积曲线图。在曲线转折处所示的面积,称为群落的最小面积,即包含了群落大多数种类的最小空间。通过对各种群落最小面积所包括的种类的比较,可看到这样的规律,群落结构越复杂,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就越多,群落的最小面积也越大。根据我国对某些群落研究的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南部的热带雨林群落,包含主要高等植物130种左右,最小面积至少为2500m2;常绿阔叶林群落,植物种类在50种以上,由于结构差异较大,最小面积大致在500m2左右(可在400—1200m2范围内变动);亚热带的次生灌丛和幼年林群落,植物种类约20种,最小面积分别为100m2和200m2;东北小兴安岭的鱼鳞云杉林群落,植物种类不及40种,最小面积约为400m2;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羊草-丛生禾草草原群落,约包括12个种,最小面积为1/4m2。种类-面积曲线的获得,不仅能掌握某种群落所包括的植物种类数目,同时为对同类群落研究时应取多大的调查面积(即样地)提供了重要参考。如某一群落面积小于最小面积,称为群落片断。
由此可见不同群落的植物种数差异与气候有关。种的丰富度是向着低海拔和暖热气候增加的,即从高纬度的北极地带(以及高山和南极)种贫乏的群落,发展到种丰富的热带雨林及珊瑚礁群落。在同类型群落中,由于地理位置、结构以及群落发育历史的不同,种的丰富度也表现出差异。例如,马来亚雨林中种的丰富度,要比非洲和南美大陆的赤道雨林大。为了标准一致,怀梯克(Whittaker)建议采用0.1公顷为统一单位,折算出各群落物种的密度。
(二)种的多样性(diversity)
植物群落种的丰富度仅能表达种的数量多寡,当需要同时考虑植物个体数量在种间的分配情况时,就得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标。其原理可用由两种植物组成的群落为例来说明。如果将A种植物共99株,B种仅1株的植物群落和A、B两种各50株的群落相比,二者种的丰富度和密度都相同,但前者种的多样性很低。多样性的具体计算方法甚多,各有优缺点,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λ为从N个体随机选2个体为同一种的概率,其值受个体较多的物种影响较大。
反,为随机选2个体不属同种的概率。
低时,随机抽到个体数量很多的种就机会较大(即确定性高),故此指数正是用事件不确定性表示多样性。这一多样性指数包含两方面内容,即种的数量多寡与个体数量均匀程度。当所有种的个体数目相等(即最均匀)时,
Whittaker(1972)把上述指标称为α多样性,把一个环境梯度上不同生境(群落)间种的丰富度变化程度称为β多样性。后者可用群落种类组成相对近似性表示(即两群落共有种数与全部种数的百分比,见第三章)。较高的β多样性表示其间生态差异较大。
影响各类植物群落种多样性的主要条件,一是环境稳定,各物种有同样充足的发展时间;二是可利用资源丰富;三是空间(生境)异质性强,群落结构分化多样,可容纳更多不同习性的物种(但每个种群数量规模减小)。能够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群落,就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相反在经受过冰期突变影响的地方,现代环境恶劣,胁迫强烈的地方及形成历史短暂的地方,仅发育种多样性较低的植物群落。
本文标题: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iwu/479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iwu/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