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教育心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教育心理学 > 优秀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4)

优秀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4)

时间:2010-01-29 00:25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大学招生制度的改革,招工“择优录取”的方针,使学生感到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前途。中小学生守则的颁布,也使学生在道德行动上有了准则。

  法律的颁布以及法制教育,对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的批判和纠正,以及对犯罪活动、违法乱纪分子的打击,对严重失职人员的处理,对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当前,正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全国上下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使我国城乡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面貌有一个根本改观。这样一个以社会主义高度精神文明的新面貌的出现,无疑将大大促进我国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家庭的影响

  1.家长的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给孩子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学生品德的好坏,主要看童年和少年时期。而童年的关键又在家长的教育。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无不直接地或潜移默化地给子女以影响。家长思想进步,行为端正,工作表现好,处处做子女的表率。这些是搞好家庭教育的前提,也是孩子养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关键。学生的品德优良有礼貌、讲卫生、爱劳动、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诚实朴素、吃苦耐劳等好品德,就是从小受到家长的熏陶而形成的。

  2.家长教育得法,父母对子女要求一致。

  教育子女要从大处着眼,如用革命英雄人物、科学家的事迹教育孩子,鼓励子女立雄心壮志,从小处入手,教育子女每天严格遵守作息制度,时时处处检查督促。

  父母一方若发现有教育方法不对时,孩子年龄小,不该当孩子面提出。孩子年龄大了,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不对之处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父母之间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才能教育好孩子。

  3.严格要求,不娇惯,不溺爱,不袒护孩子。

  有的虽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好,也不随便让孩子乱花钱,从不娇惯孩子,养成生活朴素的好习惯。分配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他(她)自己去做,不依赖家长,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经常用周围孩子的优点同自己孩子对照,激发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孩子有缺点错误,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帮助孩子到改正错误缺点为止。

  4.不同职业的家长,具有不同的良好品质,影响着孩子的良好品质的形成。

  比如工人的团结性,组织纪律性;矿工的坚忍性;仪表工人的细心的精确性;农民的关心集体,互助合作,勤劳朴实,纯朴,诚实的品质;******指战员的敏捷性,纪律性,自我牺牲精神;知识分子的爱科学,独立钻研,勤学好问的精神;中小学教师的活泼,冷静,机智,敏感,对人文明礼貌;医护人员的爱整洁,安静,沉着,耐性,富有同情心;文艺工作者的灵活,开朗,富于创造性等品质;商业服务人员的和蔼,耐心,细致,助人为乐,服务光荣的品质……等等,都在程度不同地影响和左右着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有的家长还经常地利用学生的假期,让孩子到工厂、农村去劳动,到商店、车站去做些公益性的劳动和服务性工作,以助孩子们良好品质的形成。

  5.革命老干部总是以革命的传统教育孩子不要特殊化,不要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写自己的历史。

  6.重视早期教育和早期行动的培养。

  人的思想品质以及学习都要受先前经验的影响。特别是早期学习,是成长的基础,早期行动的培养对成长后的行动影响也是持久的。不少家长重视对子女从小在智力、品德、身体素质以及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观点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学校与社会、家庭的相互关系中,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优良品质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根据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观点、信念和行动习惯,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品质的发展。
  本文标题:优秀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xinlixue/294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xinlixue/2940.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优秀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优秀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