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世界经济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世界经济地理 > 当代世界经济地理基本特征(2)

当代世界经济地理基本特征(2)

时间:2011-02-08 22:03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首先,已有经济基础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在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文教基础,改造旧企业,扩建与建设新企业,以达到投资少、效益大的目的。原有的工业国家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北美大西洋沿岸,欧洲中北部和日本太平洋沿岸的经济发达地带,而原有的经济基础差和比较差的国家和地区,一般说来,经济发展仍很缓慢,世界生产力分布的不平衡加剧了。

其次,国家干预的作用加强了。二次大战后,随着能源、人口、城市、粮食与环境等诸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经济危机的不断出现,以及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致使社会矛盾不断发展与尖锐化,这样就使政府干预与宏观调控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而政策、法律、计划、规划和管理体制等则是国家干预产业分布和经济地域发展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都通过制订地域发展战略、区域规划、国土规划和区域综合发展规划等来体现政府干预,以达到缓和矛盾和协调区域间关系的目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开发区和特区,在这些地区实行特殊政策,以加速其发展过程,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再次,国内国际政治环境对产业分布和经济地域发展的作用增强了。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地域分工囊括世界各个角落,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已成为相互联系又互为制约的完整的体系,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均受周围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状况的严重影响。因此,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要求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内与国际政治环境。反之,不良的国内国际条件严重影响一国一地区经济开发的事例在战后则屡见不鲜。 

产业结构变化的新特点

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带动了产业部门分工的深入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的部门分工与部门间的联系,已经达到更高程度,产业的部门结构和劳动力职业构成,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前已述及,战后40年来,工农业总产量和总产值以及第三产业均有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与作用的不同,则使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了新的特点。

新兴工业获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  新科技革命的代表性产业,如电子、宇航、原子能、合成材料等工业部门的发展十分迅猛,而电子工业又是先导部门,其生产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战后,美国、日本和西欧的电子工业产品,每年增长率高达20~36%,到1985年,美、日和西欧分别占国际电子产品市场的47%、21%和21%。全世界电子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70年的2.6%上升到1985年的4.7%,预计到2000年可达到8%。集成电路的产品种类已有2500多种,1984年其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已达160亿美元。1985年美、日和西欧的电子计算机产值已达1170亿美元。电子工业带动了其它新兴工业的发展,在美、日等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大约有2/3是与电子工业(即微电子技术)有关。

传统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不断下降  采矿、钢铁、造纸、纺织、建筑及一般机械制造业等,在工业发达国家里比重下降的更为明显,而知识、技术密集的汽车、精密机械、光学仪器等传统工业则有所发展。在发展中国家里,传统工业还会有所发展,但是只有应用微电子技术对它进行改造,传统工业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农业在不断地走向现代化、工厂化,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不断下降,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5%以下。

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是新技术革命以来的重要特点,工、农业生产前与生产后的服务部门迅速增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科技信息与管理服务的部门日益扩大;银行和信贷、教育和科学、邮电、通讯等部门发展很快。以微电子技术为纽带的经营咨询、市场调查、信息供应、计算机服务与软件处理等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80年代初,美国计算机服务的产值已达100多亿美元,日本为80多亿美元。普通的服务业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新兴的服务业则有很多是属于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

当前,全世界的产业已明显地形成了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这样四个产业结构层次。四个层次之间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层次的高低,反映对原材料加工的深度,所需求的劳动力素质情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及第四产业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产业内部也有高低层次之分。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中的传统工业比较发达,第三产业仍停留在一般水平上;而发达国家,新兴工业部门,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发展得十分迅速。发达国家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传统工业,加速发展新兴工业部门,促进科研、教育、培训、咨询、管理、通讯、计算机软件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并使以微电子技术为主的各种新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当今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动的主要特点与趋向。

由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其国民经济由粗放型向着更高程度的集约型转变。战后,西方工业国家生产的增长,约有70%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即是靠生产技术水平、资本技术结构和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取得的。只有30%是靠增加劳动力来实现的,逐步做到了以更少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获取更多的产品。

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主要指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在1960~1973年间,年平均就业人数只增加了1%,而劳动生产率却增加了3.9%,后者为前者的2.9倍,主要反映在制造业方面。而第三产业,两者均增长2.4%。1973~1979年期间,虽然从整体上看,劳动生产率增长只为就业增长的145%,但制造业则为7倍,说明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资本技术结构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十分迅速的。而第三产业则相反,就业人数年增长率高出劳动生产率的2倍。同时,各个国家的情况又有很大差别。

表1-3主要工业国家职业构成的变化(占就业人口%)(1950~1990年)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部门职业构成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些工业国家的农业人口比重迅速减少,工业职工比重也有所下降,而第三产业的职工(包括科技、文教、医务人员、商业人员、政府人员以及其它服务性人员,又总称服务性行业)的比重明显上升。

目前,西方一些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减少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工业部门职工人数绝对或相对减少的过程还在继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仍在迅猛增加。第三产业增加的人员已不是一般的服务行业的职工,而主要是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各种专家、经济管理人员、医生、教师、咨询服务人员、计算机程序编制人员、资料统计人员、信息处理、储存、传播人员及通讯人员等。总之,在人口职业构成中,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中高级劳动者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随着社会职业构成的变化,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一些新的城市陆续出现,城市化的进程在迅猛发展。德国、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已达85%左右,美国近于80%,俄罗斯已接近65%。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按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衡量,城乡的差别已在逐渐缩小。多数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缓慢,农村人口虽有减少,但仍占很大比重。
  本文标题:当代世界经济地理基本特征(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jing/2466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jing/2466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当代世界经济地理基本特征(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当代世界经济地理基本特征(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