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世界经济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世界经济地理 > 拉丁美洲-发展特点

拉丁美洲-发展特点

时间:2011-02-08 21:1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历史背景  美洲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分成许多部落,经济发展差别很大。公元4世纪至9世纪,分布在墨西哥南部的玛雅人曾创立古老的玛雅文化。10至14世纪,印加人在南美洲西部曾建立强盛的印加帝国。15世纪末至16世纪中,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相继侵入,统治拉丁美洲约300年之久。19世纪初拉美各殖民地人民纷纷起义,经过浴血奋战,先后有18个国家取得独立。但因各国统治者保留封建庄园制度,并与外国资本家互相勾结,各国经济发展缓慢。19世纪中叶许多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均被英国资本控制。19世纪末美国战败西班牙,向拉丁美洲全面扩张,大量投资,使各国经济更加单一化。如智利的铜、委内瑞拉的石油、玻利维亚的锡、中美各国的香蕉等主要产品,几乎全被美国垄断资本控制。近四个多世纪,拉丁美洲是一个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不已,各殖民地纷纷独立,至今已有33个国家。60年代后期,拉美各国经济上的国有化运动削弱了美国的控制。70年代拉美国家倡导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运动不断发展,已成立中美洲共同市场、拉普拉塔河流域组织、拉美一体化协会等。

经济发展  拉美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富饶的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潜力很大。但是,过去由于外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大庄园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各国的经济长期得不到全面发展,以致形成经济的“单一化”。近年来,拉美不少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加快工业发展、改革“单一经济”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例如巴西不再是单纯的“咖啡国”,蔗糖、大豆、铁矿石等都是主要出口货物,工业更有显著发展,汽车、飞机、船舶、电器等大量出口。墨西哥的国家资本已掌握石油、铁路、电力、钢铁等重要部门。农业生产多样化。出口货不再限于少数农、矿产品,还有一定数量的纺织品、化工产品与机器。阿根廷除农牧产品外,工业产品的出口大幅度增加。但是必须看到,许多国家的单一经济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仍然以生产与输出一两种农、矿产品为主,依然残留着殖民经济的烙印。

西、葡等国侵占拉美后,曾经把土地大规模分封给贵族及殖民军将领,逐渐形成了大庄园土地所有制。大庄园主占有成千上万公顷土地,自己长期居住在城市,靠管家来经营。大庄园主通过预付粮食、出租小块土地等办法使附近的印第安人或混血种人沦为债役雇农,把他们长期束缚在庄园上。大庄园主还把大庄园附近的小块土地出租给佃户耕种,以收取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由封建制大庄园以及依附于它的小农户所组成的混合结构,是拉美农业的主要特征。60、7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性的大庄园逐渐演变成资本主义农业大地产,与小农户形成新的双重结构。资本主义农业地产和企业,包括大型庄园、农场、牧场和种植园,雇佣长年农业工人,以现金付酬;附近的小农户则在农忙季节充当它们的短工。需要指出,土地占有的高度集中状况,与50年代以前封建式大庄园统治下的格局并没有多大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经济发展较快。拉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980年前,一般在4%至7%间(1973年高达7.6%),超过了除石油输出国以外的其它发展中国家,并且略高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已成为半工业化国家,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秘鲁已从原来的初级产品出口国转变为农业(或矿业)工业国。

从1980年开始,拉美的经济发展转向缓慢。在资本主义危机的打击下,1981~1983年拉美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在连续三年下降后,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1984~1987年徘徊在3%上下,1988~1990年更显停滞。原因是70年代以来,拉美各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往往过于宠大,不得不靠外国贷款来支撑。近年来又因贸易条件不利,利润、利息等支出不断加大,为了平衡国际收支,又要大举借债。拉美地区的公共外债,1970年底为208亿美元,1980年底增至1596亿美元,1987年底则达4 00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仅1982~1985年拉美支付外债利息即达1060亿美元,超过了前八年纯资本流入的总和。如此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干扰了拉美国家的经济生活。

据联合国秘书长1992年2月14日发表的备忘录,1991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为2.7%左右。这是近年来的最高水平。情况表明,拉美经济已开始复苏,大多数拉美国家正在重新走上经济缓慢增长的道路。

战后,拉美各国的本国资本不断发展。本国资本包括国家资本、私人垄断资本及中小私人资本。60年代后期出现国有化高潮后,拉美许多国家的国营企业有了很大发展。它们大多属于基础工业或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的公用事业。其中大部分是把外资企业收归国有后改建的,一部分是私人资本无力经营而由国家创办的,如钢铁工业与石油化学工业。目前拉美的铁路与石油工业几乎全由国家经营,海运业、航空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的大部分也由国家掌握。

地区差异  拉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目前约有2/3集中在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三国,其余又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秘鲁四国比重最大。拉美制造业产值的80%以上集中在上述七国,而一些技术复杂的大型工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等也以这些国家最多。相反,在其余大多数国家中还以农业或矿业为主,制造业比重有限,且以轻工业为主,“单一经济”的性质尚未根本改变。

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1989年拉美平均为1820美元,在世界各大区中仅高于亚洲与非洲。在拉美内部,以温带南美平均最高,西印度群岛差别最大。在拉美各国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是以旅游业著称的巴哈马(10 320美元),其次波多黎各、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最低的是经济落后的海地(360美元)、圭亚那、玻利维亚。

拉美各经济部门的发展速度参差不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造业发展较快。在整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的比重已由1950年的19%升至1980年的27%;农业的比重却由20%降至10%;同期,采矿业的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80年代拉美各国面对经济困难,对各部门的比例有所调整,农业比重略有回升,制造业比重略有降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拉美制造业主要是纺织、食品、饮料、成衣、制鞋等传统工业,重工业比重很低。战后,拉美各大国注意发展重工业,至1970年拉美重工业已超过轻工业。目前,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三国的重工业比重将达50~60%,智利、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四国的重工业比重均在40%至50%之间,其他国家的重工业比重多在30%左右。


  本文标题:拉丁美洲-发展特点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jing/2463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jing/2463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拉丁美洲-发展特点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拉丁美洲-发展特点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