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战后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在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很多。1950年占19.7%,1980年仅占10.4%;同时在本地区经济自立人口中,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也大幅度下降,1950年占54.3%,1980年降至34%。实际拉美各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很不平衡,工业发展差别更大。按1987年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委内瑞拉仅占5.8%,巴西仅占9.7%,而海地竟占34%;按1987年农业劳动力在经济自立人口中的比重,委内瑞拉仅占14%,而海地竟占67%。
拉美农牧业生产结构近年也有显著变化。1970~1980年畜牧业的比重由33%增至38%。有的国家从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以畜牧业为主,如委内瑞拉畜牧业在农牧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0年的19.5%提高至1988年的50.7%。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智利等国的畜牧业比重约占40~45%。同时在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内部结构中也发生了不小变化。
拉美粮食作物中产量最大的是玉米,其次是小麦、稻米。玉米向来是拉美人民的主要粮食,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三国的玉米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阿根廷小麦产量约占拉美半数,早已是著名的小麦出口国。墨西哥、巴西、智利、乌拉圭诸国也注重生产小麦。巴西近十年小麦产量倍增,逐步实现自给。拉美各国稻米产量以巴西最多,哥伦比亚次之。秘鲁、古巴、巴拿马等国的稻米产量均已超过玉米。
拉美的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按产量咖啡占世界3/5,甘蔗、香蕉均占1/2,可可占1/3以上,烟叶、棉花也占一定比重。咖啡原产于非洲,18世纪初传至拉美,19世纪迅速推广。就商品价值论,在国际市场上除石油外,咖啡是贸易额最大的初级产品,也是拉美除石油出口外最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因此被誉为拉丁美洲的“绿色金子”。目前拉美有20多国生产咖啡,种植面积占世界咖啡总面积的55%以上。咖啡产量最多的首推巴西(1990年产150万吨),其次哥伦比亚(82万吨)、墨西哥(31万吨),中美各国及南美厄瓜多尔、秘鲁、委内瑞拉等国也有生产。哥伦比亚的软质咖啡质量最好,售价最高;其次是中美,也产软质咖啡。这种咖啡芳香扑鼻,味道可口,能很快消除疲劳。巴西所产的硬质咖啡售价较低,但仍优于非洲咖啡。
甘蔗是主要糖料作物。巴西甘蔗产量原来不及印度,近年蔗田扩大,产量激增。1988年巴西产甘蔗2.60亿吨,居世界首位;古巴产甘蔗737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多米尼加、秘鲁等国甘蔗产量也较大。古巴年产蔗糖600~800万吨不等,半数运销国外,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素有“世界糖罐”之称。多米尼加、牙买加、巴巴多斯等国也以出口蔗糖为主。
香蕉也是拉美向国际市场大量提供的经济作物商品。自本世纪初起,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就将其在中美地峡各国所占的土地开辟为香蕉种植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资跨国公司又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购买大片土地,雇工种植香蕉。1988年巴西产香蕉514万吨,居世界首位;厄瓜多尔年产香蕉224万吨,居世界第四位;墨西哥、洪都拉斯、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四国香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巴拿马、委内瑞拉、危地马拉等国也产香蕉。巴西香蕉虽多,但以国内消费为主。厄瓜多尔、哥伦比亚以及中美诸国所产香蕉则以外销为主,约占世界市场香蕉出口总量的80%左右。
可可原产于南美洲,既可用作饮料,又是制造巧克力糖的原料。19世纪后期被移植到西非。1990年巴西可可豆产量37万吨,仅次于科特迪瓦,居世界第二位;厄瓜多尔年产约10万吨,居世界前列;哥伦比亚、墨西哥、多米尼加等国也产可可。
棉花是拉美的传统经济作物,以秘鲁、墨西哥、巴拉圭等地栽培最早。二次大战后,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以及中美诸国的棉花产量显著提高。近年由于合成纤维的广泛使用,棉产增长不多。1988年巴西产皮棉72万吨,居世界第六位;阿根廷产皮棉28万吨,墨西哥产皮棉25万吨,分别居世界第九、十位。
拉美烟叶产量以巴西最多,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古巴次之。古巴的烟叶,精心种植,质地优良。巴西巴伊亚州的烟叶也驰名于欧美市场。
拉美畜牧业中最重要的是养牛业,约占畜牧业总产值的2/3;近年养猪业和养禽业的比重在上升,养羊业在下降。巴西养牛数虽占拉美1/3以上,但其产量还不能满足本国的需求。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均出口大量牛肉,阿根廷牛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乌拉圭的天然草地和牧场占土地总面积4/5,被称为“遍地牛羊的国家”。墨西哥养牛数在拉美仅次于巴西、阿根廷,是活牛的最大出口国。拉美养羊数仅为养牛数1/2强,且以饲养绵羊为主,山羊较少。阿根廷、乌拉圭、智利的养羊业面向出口,主要输出羊毛和羊皮,羊肉出口量不大。阿根廷的羊毛出口量仅次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居世界第三位。拉美养猪数在70年代增加20%以上。按养猪数以巴西最多,墨西哥次之。猪肉供应本地市场,很少出口。大中城市附近的家禽饲养业已现代化,不断向市场供应肉用雏鸡和禽蛋,产量增加很快。
拉美各国除巴拉圭、玻利维亚外均濒临海洋,利于发展渔业。从智利北部经秘鲁至厄瓜多尔沿海一带是一个巨大的渔场。秘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现代化捕鱼业,50年代起大量捕捉鳀鱼,制成鱼粉运销西欧。自1962年至1971年秘鲁渔获量常占世界第一位。如1970年渔获量1261万吨,其中鳀鱼1238万吨。1972年因暖流强大引起海水升温,鳀鱼不能游至秘鲁沿海,鱼群消失。又因前几年过度捕捞破坏了鳀鱼的再生产能力,致使渔获量剧减。1976年又出现上述现象,1977年渔获量降至170万吨,其中鳀鱼仅40万吨。80年代渔获量仍不稳定,1988年为592万吨。智利自70年代中期起,渔业发展较快,1980年成为南美第一、世界第五位的渔业大国。1988年捕鱼量493万吨,鱼粉出口量居世界首位。1985年以来智利大马哈鱼养殖成功,出口量激增。加勒比海与巴西东南海域也是重要的渔场。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国的渔获量近年有所增加。拉美捕捞的鱼类主要是鲱鱼、沙丁鱼、鲈鱼、金枪鱼、鳀鱼、鲨鱼,另有甲壳类(小虾、龙虾)以及牡蛎、淡菜等。
交通运输 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拉美的交通运输业发展很不平衡。现代化运输,特别是海上运输主要为对外贸易服务,广大的内陆过去十分闭塞,现在已有转变。
拉美有不少设备优良的海港,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与桑托斯、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古巴的哈瓦那、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智利的瓦尔帕莱索等。近年在巴西建成了铁矿砂出口的专用码头(可停靠30万吨的大船)、煤炭进口专用码头(可停15万吨大船)。海运装卸量以巴西最大,委内瑞拉次之。拉美各国的海上运输多被外国轮船把持,本国商船队到60年代才有较快发展。巴拿马商船队规模最大,大都是外国船主在巴拿马注册的“方便旗”船只。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在世界航运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标题:拉丁美洲-主要产业部门(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jing/2463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jing/24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