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理论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理论地理学 > 地理地带性解析(10)

地理地带性解析(10)

时间:2010-01-29 02:10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这里只能一般地把某些初步结果及原理介绍给读者,人们可以从中看出我们反复强调的水分因素是何等重要。此处仍然暂不涉及水分对生命的关系(并不是不重要,相反,它在另外一些场合讨论时,常常是首先考虑的因素),而只是从其对能量的转换上深化我们先前的基本假设。

  用毫巴来表示的水汽压(e),以每立方米的克数来表示的水汽浓度(x),二者之间有一简单的数量关系,如取水的分子量M=18,则

  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K)。水汽分子量与空气分子量之比率ε=0.622,可写为:

x=ραεe/(P-e) (12.29)

  ρα为空气之密度,P为单位面积上的空气压力。控制水的蒸发使其进入一个固定容积的空气中,水汽的浓度最初随时间增加,一直达到空气的饱和,此后蒸发由于动态平衡的缘故而告停止。在饱和空气中所携带的水汽数量与其所处的温度有关。这样在饱和时相应的水汽压力为:

es(T)=xs(T)·T/217 (12.30)

  我们知道,es(T)及xs(T)分别代表在温度T时的饱和水汽压及饱和水汽浓度。从0℃增加到30℃时,es的增加大约是:每增加温度1℃,即增加6.5%。这个数值的增加是很显著的。由于es随温度增加的速率,在自然地理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我们要特别提到它,在今后讨论对地理地带空间分布的订正时,我们还要用到它。

  空气和水汽混合的密度,可以用单位空气容积中,空气与水汽的重量和来表示。假如P代表混合后的总压力,而e代表水汽的压力,空气的分压则为P-e,而它的密度为(P-e)Mα/RT,类似的水汽密度为eMv/RT(Mα与Mv分别表示空气的分子量和水汽的分子量),其混合之密度为:

  ρα为相同温度T时的干燥空气密度。

  注意到在相同的温度之下,湿润空气的密度比干燥空气的密度要小,表达它们的这种差异时是用“虚温”来计算的。这在地理垂直分带的分布规律中,对于由水分不同而引起的差异订正,具有很大的意义。

  含水汽多的空气与含水汽少的空气,在相同温度下,其压力变化有很大的不同。换言之,假设二者的压力相等时,则它们表现出的温度状况就有很大不同。即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含水汽多的空气温度要低,含水汽少或干燥空气的温度要高,唯此才能将二者维系在一个相同的等压面上。事实上,在地表上空的同一高度上,气压的变化甚微,尤其在十分相近的地方更是如此,因而在此种压力变化很小的情况下,温度差异将主要视所含水汽的多少而定。这就是“虚温”的基本表达:相同压力下,湿润空气的温度总是比干燥空气的温度要低。在虚温Tv时,干燥空气才能具有与实际温度T时湿润空气所具有的相同压力,即

  从一般描述上,喜马拉雅山南坡为季风作用的迎风坡,空气比较湿润;而北侧为背风坡,相对干燥,在500毫巴等压面上,山脊两侧的水汽含量可差几倍。在此还可举出中国的腾冲和酒泉这两个相距较远地点的对比情况,它们几乎处于同一经度上,只是由于中间青藏高原的阻隔,在500毫巴等压面上,前者的水汽含量为5.0克/千克,而后者的水汽含量只有1.3克/千克。至于在近距离上的迎风坡背风坡,这种干湿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通过初步计算,喜马拉雅山东段南侧与北侧在相同的海拔高度上,由于水汽含量的不同,可使相同高度上的温差为2℃。这2℃以上的差异,足可使得北坡的树线或雪线比南坡升高300~400米。当然,我们不能把两者的树线及雪线的高度差异,统统归结到这一个因素上,但毋庸置疑,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本文标题:地理地带性解析(10)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lilun/743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lilun/743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理地带性解析(10)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理地带性解析(10)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理论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