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哈特的代表著作是1956年出版的《工厂区位的理论与实践》。在格林哈特的论著中,对需求因子和影响区位的企业间相互依存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研究了在无限的需求弹性下,所有的生产者可能在消费地进行。这是由于运费造成的价格增加会使总需求减少。这种观点与霍特林的两生产者集中于市场中心是明显不同的。
格林哈特认为企业在价格和区位上越是竞争,价格就变的越低,区位就越相互接近。相反,如果企业在价格和区位上是非竞争的、垄断的,那么区位选择相互分散。同时,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越是弹性的,生产也越趋于分散。不过,分散的趋势依赖于运费率的高低和边际费用的特性。到消费者的运费越高越趋于分散;边际费用如果是递减的,也将趋于分散。另外,企业的数量越多分散力也越强。格林哈特还比较了垄断的两种形态即组织化的垄断和非组织化的垄断。他认为企业在市场上,自由竞争的非组织化垄断比组织化垄断容易出现分散。
格林哈特不仅详细地论述了需求因子对区位和市场地域的影响,而且他对其它区位因子的分析也非常透彻,这也是格林哈特对区位论作出的另一大贡献。他把区位因子分为运费、加工费、需求因子、费用减少因子和收入增大因子等。他认为特定的因子对特定的工业是重要的,对别的工业是不重要的。一般对区位选择某一个因子是最主要的,当在这个主因子决定下,如果区位选择仍有几种可能时,次要因子才开始起作用。
格林哈特认为运费是工厂区位的一个主要决定因子,应该将它与其它因子区别。运费如果占总费用的比例很大时,企业家会考虑降低运费。但只有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区位才表现出原料指向,即原料易损伤时和原料的运费比最终产品的运费大很多时。除此之外,接近市场的区位选择是最有利的。对于加工费,格林哈特主要研究了劳动费、资本和税租。他认为这些因子在运费或需求因子不要求原料指向和市场指向时,对区位影响较大。
格林哈特在分析了运费、加工费和需求因子的基础上,还分析了费用减少因子和收入增大因子的影响。所谓费用减少因子是指集聚或分散产生的某种利益,如某种企业与其相同的行业在都市内部布局可得到某种外部经济。收入增大因子是指对销售产生影响的集聚和分散的各种作用力。他认为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也许纯粹属于个人的考虑,即满足度最大化的区位通常会取代利润最大化区位。从这一点看,格林哈特的区位论已表现出向行为区位论的发展。
本文标题:其它工业区位理论(6)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ngdi/2427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ngdi/24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