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区域有大小之分,它们之间依据一定的经济、社会、行政和空间关系而构成等级层次体系。显然,一个区域的发展除了需要搞好内部的组织与协调外,还要与相关的其它区域(也就是有着各方面联系的区域)发生相互作用。从这个角度考察,一个区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其内部变化及与相关区域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因此,研究一个区域的发展除了分析内部的结构、组织、增长之外,还要分析相关区域对它的影响。就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国民经济的发展分解在空间上主要就是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问题。实现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必须协调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每个区域的作用。所以,需要开展对区域之间发展关系的研究。经济地理学对区域之间发展问题的探讨,集中在揭示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方面。
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主要探讨区域之间是如何发生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即它们建立发展关系的方式和对各自影响的机制。在这方面,形成了比较多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大多是探讨区域之间的资源、要素流动,产业的集聚、转移或扩散,经济增长的区域传递等的方式和过程,以及对相关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变化、区域之间的经济空间格局所产生的影响。它们主要来源于对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问题的研究,后被引入区域经济问题研究之中,并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发展。本节介绍有关的影响比较大的理论。
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赫希曼(A. O. Hirshman)是世界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他对一个国家内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极化-涓滴效应学说(也有人译为极化-淋下效应),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及影响。该学说是他在《不发达国家中的投资政策与“二元性”》一文中提出,后又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进一步做了阐述。赫希曼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区域产生作用。为了解释方便,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称为“北方”,欠发达区域称为“南方”。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之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
极化效应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北方的发展,南方的要素向北方流动,从而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导致其经济发展恶化。由于北方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上升,特别是对技术性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较快,同时,北方的劳动力收入水平高于南方,这样,就导致南方的劳动力在就业机会和高收入的诱导下向北方迁移。结果,北方因劳动力和人口的流入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南方则因劳动力外流特别是技术人员和富于进取心的年轻人的外流,经济增长的劳动力贡献(实际上也包括了智力的贡献)减小。再就是资金的流动。显然,北方的投资机会多,投资的收益率高于南方,南方有限的资金也流入北方。而且,资金与劳动力的流动还会相互强化。从而使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被削弱。二是,在国内贸易中,北方由于经济水平相对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特别是,如果北方生产进口替代性产品,南方原来可以按较低价格进口的这些产品,现在不得不在高额关税保护下向北方购买。在出口方面,南方由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无法与北方竞争,导致出口的衰退。三是,南方本来可以向北方输出初级产品,但是,如果南方的初级产品性能差或价格有所上涨,那么,北方就有可能寻求进口。这样,就使南方的生产受到压制。
涓滴效应体现在,北方吸收南方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南方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南方解决失业问题。在互补情况下,北方向南方购买商品和投资的增加,会给南方带来发展的机会,刺激南方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北方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因素向南方的涓滴,将对南方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推动作用。
赫希曼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涓滴效应最终会大于极化效应而占据优势,原因是北方的发展长期来看将带动南方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北方的发展会出现城市拥挤等环境问题,南方的落后则从国内市场需求方面限制了北方的经济扩张,国家经济发展也将因南方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受到损害,于是国家将出面来干预经济发展,加强北方的涓滴效应,促进南方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北方的经济继续增长。
本文标题: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ngdi/2425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ngdi/2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