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育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理教育学 > 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7)

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7)

时间:2010-01-29 00:26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由于地理学科的具体性,地理知识结构只有在地理知识迁移中才能不断完善和形成适用于具体地理情境的各种变型。

  1、地理知识的结构

  形成地理知识结构,要按照地理科学的方法论进行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结构主要体现在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知识的系统化。图7—4至图7—6是一些典型的地理知识结构。在图7—4中,经度位置与海陆位置不一定一致,高度位置和地形部位在局部地区有较大作用,相关位置在地理学习中很重要,武汉与上海交通枢纽就因相关位置不同而差异很大。在图7—5中,地势不但要看平均海拔,高差的地理意义很大。也不但要看高低倾向,还要看地势空间变化趋势,如我国地势呈阶梯状与均匀下降就有不同的地理意义。地形种类除五种常态地形外,还要看内、外力形成的特殊地形,如岩溶地形。在图7—6中,经济特征与自然特征不同,要考虑社会性质,如朝鲜南北方的不同。规模不但要看总数还要看均数,发展则要看方向和速度。

  应用地理知识结构时,应注意将一般模式与具体情况相结合。在表现知识结构的联系图中,还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用线条、箭头所表示的关系和联系。有时,这些关系和联系还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动,因此,只背知识点,而未将知识点有序排列组织,是达不到学习要求的。

  2、地理知识的迁移

  地理知识的迁移是将已有地理知识用于新的地理学习情境,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地理知识迁移有三种方式。如图7—7所示,在同一知识层面上进行的迁移称横向迁移,其实质为类比推埋。例如将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迁移成全球洋流模式。上下层知识之间的迁移称纵向迁移。其中,上升迁移的实质为归纳推理,例如从全球各自然带的具体情况迁移得出地球上的自然带都受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下降迁移的实质为演绎推理,例如凡寒暖流交汇处的浅海大陆形成渔场,而舟山群岛附近海域符合迁移条件,有渔场存在。表层与深层知识间的迁移为递进迁移,往往要进行一系列因果推理。例如,天文季节、中国的季节与中国各地的季节之间的迁移,地球上的五带与中国五个温度带之间的迁移。

  为了促成地理知识之间合理的正迁移,杜绝错误的负迁移,必须从地理知识的特点出发加以练习,提高知识的概括程度。例如,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实质是系统内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系统与环境间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流,不拘于生物群落,可以迁移到城市社会,得出城市生态系统概念。在知识的迁移中还要应用和调整已有的知识结构,例如,可将中国地形特征的知识结构迁移到中国各分区,但又要突出各分区不同的主要特征:西南三省是垂直变化显着(地势方面),新疆是“三山夹两盆”(分布方面),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以黄土高原和冲积平原为主(种类方面)。此外,知识结构也可以迁移,例如自然地理各要素特征的知识结构主要有数量、种类、分布三个方面,可以迁移到人文地理中的资源、产业、人口等要素特征。

  在地理知识的迁移中,还要注意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例如,化学方程式用于岩溶地形形成过程,物理学圆周运动知识用于地球运动问题,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用于经纬网计算等。但迁移时要突出地理性,否则会变成其他学科的问题。

  二、地理能力的培养过程

  地理能力是由地理智能和地理技能综合而成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基本训练要求中体现了中学地理部分能力,如表7—3所示,地理图象能力占2/3;逻辑思维能力不多,但图象能力中有逻辑和形象思维能力;应用能力超过10%;收集信息、实验、计算能力都不到5%。除了大纲规定为典型的上述能力要求之外,地理学习中还有大量可仿照大纲规定的能力培养机会,以及对大纲能力要求不足的补充。

  (一)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地理能力系统的核心。地理逻辑思维与其他学科相比,各种类型比较齐全而并重,思路比较多样而错综复杂。现行统编教材中体现逻辑思维方法及练习机会偏少,而国家统一考试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却较高、较活。因此,地理学习中要注意防止平时死记知识而忽视能力,考前复习题海战术的不良倾向。
  本文标题: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7)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yuxue/295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yuxue/2957.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7)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7)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