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和教学内容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主要精神食粮。同时,课程和教学内容还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学生获得系统地理知识、技能,发展地理能力,提高思想品德的主要源泉和重要工具。也正是由于它在地理教育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当前的地理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地理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一节 中学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是指对地理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这个进程有量和质两个方面的要求,它指中学各年级学生所应学习地理学科的总和及其进程的安排。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地理课程
通过第三章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形成一门课程还不足百年历史。随着社会制度和经济情况的变化,课程的配置和教学内容都有所不同。
表6-1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学地理课程配置
〔注〕1909-1912年期间,中学分文科和实科两种。〔 〕内为实科所设课程。
从表6—1中,可以看出1903年至1949年间各阶段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名称、开设年级和课时安排等课程配置情况。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地理课程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学地理课程与之相适应的发生变化。从1949年至1952年阶段,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旧中国沿袭下来的许多不符合新时期要求的思想内容,还来不及全面改革,尚未编出适应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需要的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只有选择较好的旧课本加以修改,临时代用。1953年中央教育部指示:重新统编中国地理教材。如由王均衡、田世英编的《中国地理》上、下册,褚亚平改编的《自然地理》,195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为全国全日制中学初一年级统用教材。颜遒卿、周光歧改编的《世界地理》,由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供初中三年级使用,定为全国统编教材;高中二年级的《本国地理》由王成组先生编著;高中三年级《新世界地理》,由卢村禾、陈尔寿改编而成。这段时期可称为过渡时期,没有地理教学大纲,也没有统一使用的教材,观点比较陈旧,教材内部重复比较严重。
1953年由于当时全面向苏联学习,对高小、初中及高中三个阶段的地理课程基本上按苏联一套的课程设置,初中一年级为《自然地理》、初中二年级为《世界地理》、高中一年级为《外国经济地理》、高中二年级为《中国经济地理》。从1953年起我国陆续编辑出版了中、小学各个年级用的地理课本、教学参考书、地图册和地理教学地图。1956年中央教育部公布《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主要是学习苏联教育体系和地理教学内容结构,地理课程设置也正式稳定下来,全国走上统一化的道路。在这个时期里,高、初中共开设5门地理课程,同时提出乡土地理内容应成为教学的补充。总课时达12节。全国文科高考生,必须考中、外经济地理内容,地理课的设置就课时数来说,达到了顶峰,为我国地理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存在着照搬苏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够的情况。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教育部指示:中学教育必须精简课程和讲授内容,高中两门(中、外经济地理)课程和初中自然地理均被取消,将初中的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合并改编为《地理》。高中的外国经济地理和中国经济地理合并为《经济地理》。安排在高中二年级开设,增加乡土地理教材,然而却在1959年取消高中经济地理课程。1962年10月教育部修订《全日制十二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中学地理课程改为初中一年级设置中国地理课,高中一年级设置世界地理课,除增加乡土地理的要求外,从总体上说来是大大削弱了地理教学。
本文标题:地理课程与地理教学内容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yuxue/295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yuxue/2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