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理教学论 > 地理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地理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时间:2011-03-19 22:0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三节  地理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一、地理活动的组织

(一)地理活动的组织原则

在中学地理活动中,要成功地、有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地理活动,必须善于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不断提高地理活动的质量,使其得以健康发展,更好地深化地理教育改革。开展地理活动应遵循下列原则:

1.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思想教育是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教育。地理活动是学生通过具体活动,亲身实践,能从实际中感受到的教育。无论开展什么形式的地理活动都应明确其思想教育性,而这种思想教育性又必须以具体的活动过程为载体。因此以科学的观念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也要善于挖掘其教育因素,才能使思想性与科学性和谐地统一起来。例如:水污染调查是在一定方法论指导下的学科性活动,其中又含蕴着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教育因素,体现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双重教育价值;而野外踏勘活动、气象观测等,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有很好的教育作用。结合活动过程,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气质、性格等优良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2.学生自愿参加与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原则 有些安排在课外进行的地理活动,其知识性与地理课堂教学仍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但绝大部分活动形式不受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的具体约束,应该体现让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

学生的兴趣爱好,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自愿参加的原则为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和为学生发展个性提供了条件。当然,这种自愿和自由选择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或等待学生的自动参加。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启发引导,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活动。

3.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 地理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地理课堂的学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只有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才能使他们亲身体会,并从中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扩大地理知识领域,培养地理技能和发展能力。

学生为主的实践活动,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但也不等于可以取消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选择项目、设计程序、组织分工、做好示范、注意答疑、加强管理、适时调控、及时鼓励和总结提高等方面。

4.内容形式多样性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 地理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活动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内容形式的多样性,也为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参加和自由选择提供了余地,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但不论设计什么形式的地理活动,都应体现活动内容的地理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才能使其深入持久。

我国国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背景有所不同,地域差异大。因此,地理课外活动的项目设计要有灵活性,要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因地制宜主要体现在根据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学校设备条件、学生的特长和爱好、教师本身的能力和素养,设计出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地理活动系列项目。

(二)地理活动的组织方法

地理活动是个开放的教学系统,在空间上具有广阔性;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集中性、分散性、周期性;在活动的主体上具有群众性、个体性;在活动的客体上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在活动的过程上又有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因此,地理活动组织得好坏,关系到地理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质量高低。一般地理活动有如下组织方法:

1.常年性活动与临时性活动的组织方法

常年性活动组织:可从学校内外条件出发,分年级或分学年、学期进行整体安排。一般分专题设计,每周或每天定时活动,如环境监测、气象观测、地震观测等。常年性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周期性的特点,人数规模不宜过大,一般以3~5人的小组为宜。参加者在有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意志力和自觉性。采取自愿报名,加强目的性教育,并要制定活动章程和管理办法。根据活动需要可一期或一年调整一次人员。

临时性活动组织:不定期开展的地理活动,如地理时事讲座、地学报告会、地理知识智力竞赛、地理活动日(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等)宣传活动等,在时间上具有临时性的特点,但对地理知识的普及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参与对象上往往具有群众性,甚至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加。这种活动参加人数多,规模大,而活动的时间较短,因此组织工作要周密细致,资料和设备要充分准备。临时性地理课外活动的成功组织,不仅影响面大,可取得良好的地理教育宣传效果,而且还能为以后开展其他地理活动打下基础。

2.地理活动过程的组织方法

地理活动受校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活动空间上可以有多种选择,在活动时间上又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地理活动必须按一定的计划方案进行,避免放任自流。地理活动的计划方案,实际上就是地理活动过程的组织。它一般包括:活动的目的,活动的组织(成员、分工),活动的内容及其程序安排,活动日程,活动方法,活动成果与处理。

二、地理活动的管理

地理活动的影响因素很多,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还必须有合理科学的管理方法。地理活动的管理,从形式上可分为组织管理和制度管理两种。

(一)组织管理

地理活动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具体困难。为此应首先制定学期或学年活动计划,争取纳入年级教研组或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取得组织领导的赞同、支持。

举行规模较大、参加人数较多、历时集中的地理活动,如区域开发综合考察活动、以地理学科为中心的多学科乡土考察活动等,首先应争取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本学科或相关学科教师的集体协作,成立有校领导、科任教师和学生干部(或地理活动积极分子)组成的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围绕活动开展的特点、程序,制订相应的组织管理办法和纪律要求。在活动开始前,由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向参加活动的全体成员宣布,并照章执行。

常年性课外活动如环境监测、地震观测、气象观测等,可先成立全校观测领导小组(由各班推荐代表组成),采用抓好骨干、兼顾一般、重在普及、注意提高的管理办法。在训练干部或骨干的基础上,再由各班代表领导全班同学轮流进行观测或活动。

(二)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主要是针对常年性或周期性很强的地理活动而言的。只有强化制度管理,才能保证地理活动的质量,并有利于活动持续开展。制度管理的目的一是明确工作程序,使操作过程规范化;二是使管理有章可循,增强自觉性。下面为学校气象站工作制度举例。

案例:学校气象站工作制度

观测制度 按照中央气象台(或气象教科书)规定的若干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要求进行观测,记录要准确可靠。观测成员分成若干小组,轮流值班,每小组可连续值班3~5天,每月公布一次值班名单,公布后一般不作更动。

天气会商及评分制度 每天按规定时间,由值班小组进行集体会商,确定本地24小时的天气预报及短期天气趋势。对于前次预报的准确率作出评价,并作记载。评价成绩可用百分制计算:如天气状况预报准确为50分;风向风力预报准确为25分;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为25分。几个会商小组之间可开展友谊竞赛,以提高工作质量。

业务学习制度 天气形势分析和天气谚语验证、解释等知识有一定深难度,专业性较强。观测组成员必须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业务性学习,提高知识水平。

奖励和处分制度 在长期工作中,维护气象站的仪器设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除了平时要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外,还应制订出奖励和处分制度。对于工作出色的学生,建议学校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还要规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因失职损坏观测仪器设备必须赔偿,并及时教育失职学生。

站务会议制度 学期开始、期中和期末,教师均应召开站务会议,宣布工作计划和要求,或作期中、期末工作总结,指出成绩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本文标题:地理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xuelun/2583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xuelun/2583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理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理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