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理教学论 > 地理活动概述

地理活动概述

时间:2011-03-19 22:0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八章 地理活动教学论

 

第一节 地理活动概述

学校的“地理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地理活动”既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①,也包括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校外、野外的其他地理教学活动。本章所指的“地理活动”是狭义的,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关地理学科的课外、校外、野外学习活动。地理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展和补充,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具有特殊的作用。虽然课堂教学目前仍然是世界各国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但是课外、校外、野外的地理活动的重要性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至有些国家或地区制订的课程标准将地理活动列入正式课程,专门开设有地理活动课。

  一、地理活动的地位

(一)开展地理活动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现代地理教学观之一就是提倡开放型教学,反对封闭型教学。地理教学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在搞好地理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地理活动,才能全面完成地理教学基本任务,实现地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要求:“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活动①。”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活动,不仅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地理活动与地理课堂教学有密切联系

开展地理活动,能够巩固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学到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拓展学习地理知识的领域。“地理活动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全班学生都应参加的野外观察、地理调查或参观活动(如参观天文馆、气象台站、自然博物馆、经济建设成就展览、民族风俗展览等)。……二是根据条件和学生的爱好,组织他们阅读地理课外读物,观看地理影片、地理电视节目,制作教具,举行地理晚会或专题讨论会,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活动,进行天象观察、气象观测、地震测报、环境监测等活动②。”这些地理活动从内容上看,既是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再现,会起到强化作用,又是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丰富了地理教育的内容。

(三)地理活动与地理教学改革有密切关系

1.充实地理课程体系 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看,地理学科课程体系是由含有若干子系统所构成的课程体系。这些子系统包括地理必修课、地理选修课、地理活动课等。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展示了地理学科课程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缺少任何一个子系统,地理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没有地理活动的地理课程是一种不完整的地理课程,地理教育的改革也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2.丰富地理教育内容 以地理教材为蓝本的地理课堂教学,除地理理性知识外,地理材料中大部分只是阐明已经发生了的“过去”的地理事象,与现实社会生产实践总会存在一定的“时差距离”和“滞后现象”。而地理活动在内容上不完全受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约束,具有更大的知识容量,它以现实的地理环境为背景,时代感强,能极大地充实地理教育内容。在地理活动中不仅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和智能教育,而且把地理学科置身于社会生产实践中,体现了地理教育的社会价值。

3.改革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 班级授课和课堂教学,有利于系统地传授地理知识,而且时间经济,但往往会形成“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弊端是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地理活动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单纯的地理课堂教学封闭模式,课内外结合使地理教育实施开放型教学具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深化地理教育的内涵,形成新的地理教育观念。

二、地理活动的作用

(一)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地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地理活动是地理课程体系的子系统。地理活动对学生具有思想教育性,这种思想教育性含蕴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如开展乡土地理调查、组织地理参观访问等。这些方式生动活泼,适合学生特点,因此极易为学生所接受。还因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只有与他的情感体验相一致、相结合才能变成自己的信念,实现知与情的统一,可见思想情感是在一些具体活动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的体验所积累起来的。具体而言,地理活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功能表现在:

1.国情、乡情教育通过地理活动,开展乡土地理教学,能使学生在了解家乡的过程中萌生热爱乡土之情,并进而延伸到对祖国的热爱。这种情感的升华,能转化为一种民族凝聚力,产生强大的民族责任感。开展地理活动,能使国情与省情、市情、乡情具体结合,使学生由懂国情而具有全局和整体观念,知乡情而明白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区域差异,把国情乡情教育落到了实处。

2.科学人地观教育地理活动联系当地实际,不仅使学生通过调查、考察等实践活动认识到客观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而且可教育他们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激发他们关心家乡建设、关心家乡资源和环境的责任心。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地理事物千差万别,地理现象纷繁多异,但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人类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然要改造和利用自然,从而繁荣了社会经济。地理活动能联系当地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许多地方都保留有古代劳动人民创建家园的伟大史迹,如秦朝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隋朝人工开挖的京杭大运河等。此外,新中国建立以来家乡经济建设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等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素材。

4.国家和地方性政策法规的教育为了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国家根据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的基本国策,如人口政策及保护环境、保护耕地、保护森林的政策法规等。开展地理活动,可联系当地实际对学生进行国家政策和地方性法规的教育。例如在一些大城市进行遵守交通法规和保护环境的教育;在农村地区进行人口政策和保护耕地的教育;在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在矿区进行保护矿产的法规教育;在林区进行森林保护法的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政策教育;在边疆地区进行国防教育等。

(二)培养各种地理能力

地理活动为培养发展学生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广阔的空间和实践的场所,能与地理课堂教学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

1.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实践性是多种学科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但是地理活动显然有其特殊性。这是因为许多地理现象不仅仅只是通过描述来掌握的,大量的地理问题还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判断,才能把握各种地理问题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性。在这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操作技能,如速测与草绘地形略图,进行天文观测、气象观测、地震观测、环境质量监测,以及地理模型制作等,均可使学生获得地理技能,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2.丰富地理表象,培养观察力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在野外地理考察活动中,学生对大量的地理现象的观察能源源不断地获得外界信息。通过对自然地理现象、人文地理现象的观察,培养观察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地理表象,丰富了学生的地理感性知识,同时也能为他们地理理性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联系实际,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地理系统是个复杂的巨系统。许多地理事物内部的逻辑网络不同于物理、数学那样存在着线性或非线性必然的因果关系。地理活动能接触到一些远较地理课本知识复杂的地理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现实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某地区特殊的小气候的成因,不一定能根据课本知识中关于形成气候要素的一般规律加以解释,而必须联系当地实际分析其小气候的特殊成因;某一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模式可能存在多种方案,需通过实地考察才能论证出其中必然存在的最优方案。例如浙江兰溪一中的学生在地理活动中通过调查写出了当地《工业地理调查报告》,其中对兰溪市酒厂的厂址、原料、能源、销售、技术、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的许多新建议得到了厂方的认可。①四川广元师范学校的学生,通过地理考察,对位于四川北部青川县境内的白水金矿在成因上作了扼要解释,使这个金矿得到正式开采②。

4.学用结合,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地理活动中,涉及的知识覆盖面大、容量大。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往往要从多学科、多侧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知识迁移的能力。例如杭州有名中学生曾留心观察火车鸣笛声与天气的关系,他把物理知识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根据异常传播的鸣笛声的特点,成功地作出几次当天会降雨的天气预报,并写出了一篇小论文,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③。

(三)培养非智力因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完全由智力因素单方面所决定,而是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影响并在其统一和相互制约的发展过程中取得的。非智力因素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心理学认为兴趣、动机、意志、情感、性格、气质等是构成心理品质的非智力因素。开展地理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1.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经常推动认识的机制”。科学家把好奇心称为“学者的第一美德”。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开展地理活动,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自然,接触社会,无疑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能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发展他们的个性。地理活动中的许多技能和技艺,如地理观察、平面图测绘、计算机操作、实验设计、地理访问等能与社会上的一些相关职业对口,学生会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为,学有所乐。乡土地理能密切联系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不仅能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而且还是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科学的良好途径。

2.锻炼意志开拓和进取精神是现代人才从事创造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开拓和进取精神与人的意志品质密切相关。意志是支配行为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有意识的心理品质,意志力的培养总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在地理活动的开展中,学生往往会面临许多困难。如进行气象观测,必须坚持不懈;调查社区人口状况,考察当地资源与环境,或徒步旅游,必须跋山涉水、顶风冒雨等。有时在野外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要克服主观和客观上的一些障碍。有些任务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坚韧性。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得到了锻炼,意志的自觉性、自制性、坚毅性会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今后从事社会建设所需要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3.完善人格地理活动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知识,也培养了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之间会有很多相互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他们的思想观念可以经常互相碰撞、融合、共振,形成一个动态的群体,培养了学生之间友好相处、乐群外向的性格。在校外活动中,学生与社会成员暂时结成一种实践性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优秀的社会成员所显示的人格力量,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打下烙印。例如我国曾有两名中小学生随国家南极考察队赴南极参加科考活动,在与考察队员相处的日子里,两位学生被科考队员们不怕牺牲、艰辛探索的精神深深感染。无疑,这样的活动,对于完善他们的人格的作用是巨大的。


  本文标题:地理活动概述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xuelun/2584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xuelun/2584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地理教学论:地理活动概述(1)
    欢迎你对地理活动概述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理活动概述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