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 地理感性知识教学(2)

地理感性知识教学(2)

时间:2010-12-17 15:07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6.2.2 地理分布的教学

地理学是研究空间分布的科学,地理分布知识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力和空间定位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尽管地理事物分布的类型多种多样,但都具有地域性、相关性和变化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地理分布知识教学时,应从地理位置和空间形态两方面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以及其他地理直观教具,并且注意地理事物分布之间的关联性。

阅读卡片 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的构成要素

① 空间分布格局的观察能力:指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组成和空间排列方式等观察时,形成具有条理性、概括性知觉的心理过程。

② 空间分布格局的想象能力:是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活动中以地图、图表、文字表述等所反映的已有表象为根据,通过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具有概括性空间结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③ 空间分布格局的概括能力:是指在对地理事物空间展开范围、空间排列状态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布的事实概括为一般规律的心理过程。

6.2.2.1 理清地理位置的分析思路

地理位置是指地表某一事物,如国家、区域、居民点、工农业企业、交通运输枢纽、风景旅游点等,与外在客观事物间的空间关系的总和。其中外在客观事物包括地表自然实体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文条件;空间关系包括方位和距离。地理位置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对地理事物空间概念、特征和属性的把握离不开对地理位置的把握;深入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经济活动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同样离不开对地理位置的把握。

阅读卡片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地理位置的要求

(1)用经纬网确定任一地点的位置。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4)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5)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6)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7)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8)在地图上找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9)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的特点。

在地理位置的教学中应遵循如下的基本视角:

① 用发展的眼光、动态的视角进行地理位置的教学。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不是永恒的,而是发展变化的,是相对于某个时段而言的。例如,上海位于长江和海岸线中部的交点上,这个点早已存在,而鸦片战争以后,它潜伏的区位优势才得以显露出来。位置的地位有优势勃发的,也有江河日下的。河流中游的河港城市,由于船舶大型化而日渐衰落的例子很多。

②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地理位置教学。区域由于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的不同,使光、热、水等在地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组合分布,这就直接影响了该区域其他要素的组合特征。某两个区域间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者在地表上所占据的位置不同。

6.2.2.2 注意运用地图、略图说明地理分布的范围、地域、格局、规律

地图是地理学的 “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填图、记图、读图、画图的习惯。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将一幅幅地图变成 “心理地图”,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地学习。

【案例6-2】 中国的地形分布教学示例

在讲述 “中国的地形分布”时,教师可以采用 “描画底图”的方法,首先让学生用硫酸纸覆盖到 “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上,描画出中国轮廓并勾画出长江、黄河、珠江的干流和主要支流。与此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轮廓略图。然后采用读图提问的方法,在学生回答一组走向的山脉名称后,老师在板图上画出该组山脉,同时走到学生中间,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填画,告诉学生山脉填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如相对国界线的位置、相对河流的位置、山脉之间的相对位置等,其间穿插介绍或提问河流形状及流向与地形分布、地势起伏之间的关系,板块构造与山脉走向之间的关系等。对于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主要丘陵的分布和特点的教学,教师仍可采取上述方法。

6.2.2.3 要注意阐明地理事物分布之间的相关性

地理事物的分布往往以其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为基础,形成不同地理事物分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就是说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不是孤立的,是互有关联的。例如,热带雨林的分布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相关,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相联系,我国气候的分布同地形有密切关系,农作物的分布又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学生抓住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充分运用地图,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空间地域概念。

6.2.2.4 根据分布类型确定指导学生掌握空间分布的策略

中学地理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地理分布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分布类型,帮助学生掌握感知、记忆、理解空间分布的策略。例如,在阅读等温线图时,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应该遵循的认知模式:①读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明异地气温差异的趋势及影响因素;②读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一地气温垂直于等温线方向的变化程度;③读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从而比较同纬度两地的气温高低;④读重要地理意义的等温线通过的地区,分析一地气温状况,作冷热的性质判断;⑤分析一地的等温线是否闭合,如果闭合可以由此判断该地是寒冷中心还是炎热中心。
  本文标题:地理感性知识教学(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xue/2206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xue/22060.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理感性知识教学(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理感性知识教学(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