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东海和南海的水团
一、东海的水团
东海的水团可分为三大水系,即沿岸水系、黑潮水系及混合水系,每一水系中包括数个水团。
沿岸水系中,以长江冲淡水团最重要。夏季,该水团向东伸展的范围相当大,可达126°E,河口附近盐度低于15.0,水舌外缘的盐度上升到30.0左右;由于高温低盐密度小,只“漂浮”于近海面约10m左右,故其厚度不大。冬季,其势力剧减,只占据河口外不大的范围,伸展方向也转而偏南,与浙闽沿岸水可相连,但比后者的温度、盐度低。
混合水系中,主要是黄-东海混合水团、东海表层水团、东海黑潮变性水团和东海次表层水团。冬季,盘踞于南黄海中部的黄-东海混合水团,一直向南延伸,在东海西北部海域也占据相当大的范围。由于冬季对流混合强烈,东海表层水团与次表层水团可融为一体,统称为东海混合水(其北部有人称为陆架混合湾暖流水、黑潮表层水、对马暖流水向西向北扩展中因强烈冷却而变性显著,水温、盐度接近于黑潮次表层水,但又不是直接来自后者,故可以将其单独划分出来,称为东海黑潮变性水团。
夏季,由于长江冲淡水的极度扩展(图12—7a),以及海面太阳辐射增强与降水增多,黄-东海混合水大部分变性,只在东海北部尚余一部分。原属该水团北部的上层水,因增温降盐变性显著而归并入黄海表层水团;下部则与黄海冷水团“认同”。其南部上层大部分范围,均已被长江入海水稀释,归入长江冲淡水的势力范围;小部分在冲淡水外沿因变性而划入东海表层水,从而使夏季东海表层水团的范围更广阔。东海次表层水团是夏季位于东海陆架区底层的冷水,其形成除因上层增温降盐形成跃层屏障,使其难以增温之外,东海黑潮次表层水的爬升入侵,也是维持其低温高盐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东海次表层水团潜伏于长江冲淡水之下甚至可伸达长江口以北。
东海黑潮水系,是由黑潮携运而来的水体为主而形成的水团的集合。在铅直方向上通常分为四层,即表层水团、次表层水团、中层水团和深层水团。盘踞于东海黑潮主干至逆流区的东海黑潮表层水团,即使在隆冬季节,其水温也高达20℃以上,盐度一般为34.6~34.8,且有测得35.0的报道,该水团的厚度,可达150~200m。夏半年,东海黑潮区在近海面50~80m的水层内,水温可升到23℃以上,表层最高水温曾达30℃;盐度则降到34.4~34.7,在其下界处形成了很强的季节性跃层。该水团的典型特征,是在渤、黄、东海区内所有的表层水团中,其温度、盐度、水色、透明度均高居第一位。东海黑潮次表层水团,位于表层水团之下,温度约15~22℃,盐度高达34.8~35.0,是盐度极大值层的所在。该水团的厚度约150~200m,由于向陆架方向的爬升,其深度和厚度相应地有所变化,因而对东海陆架区夏季底层的温、盐分布以及环流结构,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东海黑潮中层水团和深层水团季节变化已无足轻重,更多的是受制于黑潮自身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的影响。东海黑潮中层水团与北太平洋中层水一样,都以低盐为突出特征,平均盐度只有34.3左右。该水团沿陆坡也有爬升现象,但因所处深度大,爬升不会达到200m以浅。东海黑潮深层水团充溢于冲绳海槽底部,水温低于7℃,盐度比中层水团略有回升,但溶解氧含量则为东海各水团中的最低值,大都低于90μmol/dm3,由此可见,它是由东海中“年龄”最大(离开海面的时间最长)的海水所形成的水团
近年来有人主张划分出东海黑潮次-中层水团,即对应于大洋副热带温跃层水。它是由典型的次表层水团(以盐度极大值层为核心)和典型的中层水团(以盐度极小值层为核心)通过混合变性而形成的,厚度约100m,温、盐范围大致是11~15℃及34.4~34.7。该水团沿大陆坡也有爬升现象,故对东海陆坡及陆架区底层的温盐和环流状况有很大的影响。
二、南海的水团
南海表层的水团,也可以分为三个水系,即沿岸水系、混合水系及外海水系。沿岸水系包括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大江河入海的冲淡水团,也包括广东沿岸水、北部湾沿岸水、越南沿岸水等水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低盐(<32.0),冲淡水盐度更低,可小于30.0。这些水团扩展方向和盘踞的范围,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图12—24。在广东沿岸,特别是粤东北近岸,该水系中水团的水温年变化也很明显(§12.2.2)。冬季江河径流有所减小,冲淡水团相应减弱,但因东北季风盛行,强劲的沿岸流由台湾海峡侵入,故该海域的沿岸水团依然比较强盛。
混合水系包括泰国湾-巽他陆架表层水团、南海北部陆架表层水团等等。前者的代表性特征是:高温27~31℃;中盐,32.0~33.0。夏季最强盛之时,它向北可扩展到15°N,向东也可达115°E附近,但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冬半年其势力较弱,退缩于南海西南部海域。后者,是太平洋表层水进入南海后,在北部陆架水域表层和近表层经历较大变性后而形成的。从来源看,它不同于沿岸水,似应归入南海太平洋表层水;但是,由于它位于陆架海域上表层50~75m以浅,局地影响较明显,盐度可降得比较低,水温变化范围大,约20~30℃,因而有别于南海中部的太平洋表层水,故划入混合水系。
表层属外海水系的水团,主要是南海太平洋表层水团和南海中部表层水团。冬季在东北季风的作用下,西北太平洋表层水通过巴士海峡等进入南海,经混合变性后而形成的南海太平洋表层水团,盐度变化范围为34.0~34.5,水温约22~28℃,扩展范围可达西沙群岛至黄岩岛一线。至夏季,随着西南季风盛行,泰国湾-巽他陆架表层水团和南海中部表层水团均向北扩展,南海太平洋表层水团遂逐渐变性而向东北退缩,并最终让位于南海北部陆架表层水团以及南海中部表层水团。南海中部表层水团位于南海中部的广阔水域,盐度为33.0~34.0,温度的年变化范围为26~29℃。其活动中心虽然在南海中部,但随着季节变化,相应地在夏半年向北而冬半年南下。
南海的次表层及其下方各水团,主要来源于巴士海峡以东的太平洋的相应水层。南海次表层水团,也称为南海北太平洋副热带次表层水,原因是它来源于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是北太平洋次表层水变性而成的。在南海它位于南海表层水之下,厚约200m,温度为14~20℃,最典型的特征是高盐,如图12—25,在150±50m层为盐度极大值层,其相应的水温大致为17℃。核心层在巴士海峡入口处的盐度值接近35.0,随着向西南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到34.5左右。南海中层水团也称为南海北太平洋中层水团,厚度约400m,水温大致为6~14℃,最典型的特征是低盐。低盐核心层(图12—25)在500m层上下伸展,相应水温约8~9℃。最低盐度值在靠近巴士海峡处低于34.40,再向西、向南,渐升至34.43~34.45。在典型的次表层高盐水团和中层低盐水团之间,可划出一个南海次-中层混合水团,其厚度约100~150m,温度为10~14℃,即相应于大洋副热带温跃层水。南海深层水团位于中层水之下,约1000~2600m之间,水温为2~5℃,盐度比中层水略有回升,为34.5~34.6,考虑到它源于北太平洋,故又称为南海北太平洋深层水团。南海底层水团又称为南海底盆水,潜布于2600m以深的南海中央海盆区域。盐度十分均匀,为34.66~34.68,几乎不随深度而变;但水温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略有回升,为2.35~2.44℃,这是由于绝热增温所致。南海深层和底层水团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都很微小,然而,深、底层水团的溶解氧含量却比中层水团增大,这与大洋深、底层水团的含氧特征是相应的。
南海海域的水团,由于受到局地环境的影响,相比于源地的太平洋各层水团,都已有不同程度的变性。特别是北部陆架区的水团,变性更为显著,因而有人建议进行更细的划分。
本文标题:水团和海洋锋(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aike/1075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aike/10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