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可以从两个尺度展开分析。从全球尺度分析,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两个全球地貌单元,奠定了地表的海陆分布格局;从大陆和洋底两大地形单元内部分析,内力作用又在大陆上形成了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在洋底形成了大洋中脊、大洋盆地等次级地貌单元,奠定了大陆和洋底的地形格局。对于大陆地形格局的影响,教师可以将“活动1”的第二个问题作为案例进行例证分析。在进行了两个尺度的分析之后,教师总结内力塑造地表形态的特点,即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对于外力作用部分的教学,教师可以从一些学生熟悉的案例引入,比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土地貌的发育、我国西北地区的风沙扩展与土地沙漠化、泥沙淤积与黄河三角洲的扩展等。
在导入内容之后,可从以下几方面对这部分内容展开分析:(1)四种外力作用方式的特点是什么;(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它们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在这部分内容中,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堆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都是直接的,课文中也做了清楚的介绍。比较难讲的是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表面上看,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作为外力作用的一个环节,风化作用破坏了地表物质,才能使部分侵蚀和堆积作用得以进行;也只有搬运作用不断地转移和运输物质,才能使侵蚀作用不断地继续、堆积作用得以完成。所以,在讲课时,教师一定要把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阐述清楚。
3.在阐述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教材没有直接给出三种岩石的形成过程,而是将它们融入到了地壳物质循环的阐述中。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进行单独介绍。
【部分“活动”参考答案】
活动1
1.(1)从公元79年到公元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处于下沉运动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建成时底部的横纹雕刻看不见了。
(2)从公元15世纪到公元18世纪,那不勒斯海湾处于上升运动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上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洋生物钻孔的痕迹(图中石柱上的斑点)。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有垂直方向的运动。
2.我国的山脉有不同的走向,它们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与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它们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格局。
本文标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二(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sheji/5631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sheji/56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