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大纲”的制订,总的来说,是继承、吸取并深化了 1986年的大纲 的优点,同时又突破了大纲的写法,无论从传授地理知识,还是从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各方面,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系统、结构安 排方面、都具有新意和时代感。
(一)“义务大纲”制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义务大纲”在一开头就明确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 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课是义务教育 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于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 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这就是说,“义务大纲”的指 导思想是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出发,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贯彻 “三个面向”的精神,为培养“四有”“两热爱”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服务。 “义务大纲”的这一指导思想同 86年大纲是基本一致的,但 86年大纲是在
“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的第二项中才明确提到,而“义务大纲”则在一开 头便明确提出了,这一变化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位置调整,而是着重强调培 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大目标,明确了总的方向,这是完全符合教改精神的。
第一、既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需要出发,又要从实际出发,讲 求实效,面向两个大多数。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 的方针和“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而从 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当前我国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面向大多 数教师和大多数学生,这样才能取得实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处理好“三 个面向”与“面向两个大多数”之间的关系,忽略和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都 会给地理教学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方面,一定要做到广度 和深度要适当。同 86年大纲相比较,“义务大纲”适当降低了难度,初步作 到了适当拓宽知识面,适当减少知识量。
第二、以“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贯穿于地理教学中的主线。 “地”即是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作用于地,地的变化 又反作用于人。人地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义务大纲”将这一错综复 杂的关系作了较好的概括,即“以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这 应该成为教科书编者和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
第三、要求明确具体,便于教科书编者和教师使用。大纲的使用对象主 要是教科书编者和广大教师。“义务大纲”在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各 年级教学要求,各部分的教学内容要点和基本技能训练要求中,对地理基本 知识的传授和地理基本技能训练、智能培养任务,都作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和 具体的安排;注意联系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是“义务大纲”的一个重
本文标题:如何理解和执行地理教学大纲(6)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lunwen/5027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lunwen/5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