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贯穿徐州南北,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是全中国重要水路交通枢纽。
徐州是江苏省的地级市之一,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是江苏省面积第二大市。它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是江苏省西北部的大门;又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区域性商贸都会。
热点1、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分析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4、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
考点1、农业区位因素2、农业地域类型3、特色现代农业4、气候变暖、自然灾害(旱灾、地震)
热点1、扩大国内需求2、继续深化改革开放。3、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分析1、“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完善汽车消费政策,引导和促进汽车合理消费。2、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农田水利、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3、抓好产业结构调整。4、大力推进科技创新。5、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6、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7、继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工业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及影响
2、资源问题、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
3、环境问题(咸潮、荒漠化、生物入侵等)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问题
4、重点区域国土整治
5、三大经济地带重要经济区或经济地带的区位因素分析及协调发展
6、外贸结构特征
7、区域合作、经济全球化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2、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1、第三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促进就业
2、中国人口问题
关注江苏乡土地理
江苏定位、沿江、沿海开放,可持续发展
【社会热点案例1】:阅读下列材料,据此回答:
材料一 “腾笼换鸟”
长三角地区目前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主要包括航天、生物、信息、医药等产业,向长三角区域内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而在长三角内部,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样的转移,既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也是政府调控的结晶;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 ,是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的双赢共振。
材料二 目前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九、研究课题的反思
加强社会热点教育可以更好的深化中学的地理教学,增强教育教学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为了搞活地理课教学,提高地理课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1、社会热点的学习要立足平时,养成习惯。高高中生学习时间紧张,不可能每天看报纸、电视,但通过订阅报纸、办好班报新闻栏目、课前2—3分钟新闻评述(主要由学生讲)、每两周举行一次社会热点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学习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把社会热点融入课堂,选择最佳结合点。具体做法有:(1)利用社会热点导入新课。在讲授新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最新社会热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积极性。(2)在授课过程中,用新的事实材料取代教材中过时的旧事例(教材中的事例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和存在滞后性的缺陷)增强现实感和新鲜感,从横向上扩展教材的广度,使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运用教材上的地理理论观点分析社会热点中的热点、难点,使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纷繁复杂的问题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3、把社会热点与地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两者合一。一方面使社会热点为地理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可以用地理知识分析社会热点,两者相得益彰。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使地理课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而且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健康的头脑,这样使学生终身受益;不仅使学生学到和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使学生养成关心世界,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身边的事的良好的习惯
我们利用了电视、报纸、网络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获取丰富的社会热点,将其融入地理课堂教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学的进行,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获得个性的自我实现。教师参与研究,必然会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培养一批科研型的优秀地理教师,促进地理课堂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一种师生互惠共赢的局面。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我终于明白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价值。问君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回首从教之路,我认为是科研课题给我带来了智慧和力量。
本文标题:社会热点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运用研究--研究报告(6)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2093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2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