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课程改革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课程改革 > 高中课程标准的特点(2)

高中课程标准的特点(2)

时间:2010-05-30 16:07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四)课程标准的框架

    目前,我国课程标准已初步形成了一种尝试性的框架。这一框架适用于各个具体学科,从已制定的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来看,这一框架基本包括如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主要阐述本门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与本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

表4-1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课程标准

 

前言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

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术语介绍

案例

    *本表根据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第54页的图表修改而成。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该部分具体阐述各学科课程的内容目标,即用明确的行为动词描述学生达到何种学习程度,如背诵、证明、模仿、绘制等,阐述学生在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所应达到的目标。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为了确保国家课程标准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绝大多数学生身上实现,需要在国家课程标准中附带提供推广或实施这一标准的建议,主要包括教与学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以及教材编写建议等。

    此外,在已经出版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各科课程标准最后还附加了“附录”部分,阐述有关各学科课程实施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教学建议。

    (五)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的意义

    1.教学大纲的弊端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主要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一般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说明部分,简要说明本学科课程开设的意义,规定教学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提出教材体系的具体要求以及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等;正文部分,它主要对一门学科的讲授内容作出基本的规定,显示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提示讲课时数、作业要求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其他,有些大纲列出教师教学参考书目,学生课外活动,教学仪器、直观教具和视听教材等。各个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各门学科提出的最高要求,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实行领导的工具。它也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教学大纲对保证规范我国的教学,保证国家对学校教学的统一管理以及保证教师教学的质量方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出,教学大纲存在的弊端影响课程的发展。教学大纲的主要弊端表现在:

   (1)知识教学为课程主要目标,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学校知识”大体应当包括三个侧面:一是作为认识事物与现象之结果的“实质性知识”,一般称为知识技能。二是掌握信息与知识的“方法论知识”,即学习方法。三是为什么而学习的“价值性知识”,是同克服知识的非人性化,同知识的活用相关的。教学大纲所重视的是学校知识的一个方面,即知识技能的传授。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积累知识成为应试教育成功的手段,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应试能力)获得高度发展,而其他素质受到忽视。这种结果导致学生素质发展的不平衡,严重违背素质教育的宗旨。

   (2)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学生要求过高。受传统学科教学的影响,教学大纲在内容上偏难、偏深、偏窄,大多数学生难于达到这种要求。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为了能在高考中成功,教师人为加大学习内容的难度,导致课程内容走向极端化,使许多学生成为学习的失败者,不利于学科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培养。

   (3)强调教学过程,忽视了课程的其他环节。教学大纲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详细的规定,教学中心在于教师如何传授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教师只能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不能超出它的规定范围。过分强调教学过程把教师紧紧束缚在教学大纲之内,限制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发挥。

   (4)课程管理上“刚性”太强,而弹性不足。教学大纲对教学工作作出详细的规定,指导和管理教师的教学,但是这种硬性的管理缺乏一定的弹性。它没有给教材的特色化和学生个性化提供发展的平台,很难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发展的需要。这样,教学大纲从一定意义上限制了学校教学的特色化发展,形成全国教学千篇一律的局面。?

    2.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的意义

    针对教学大纲的弊端,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取代目前的教学大纲。这种取代决不只是名字的更改,而是具有更深刻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基本理念的变革。

   (1)课程价值: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以往的高中教育以升学和就业为主要培养目标。在普通高中,升学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课程的基本价值定位于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的人才。这种课程价值定位导致高中教学大纲以考试为中心,教学大纲规定的高标准也只是面向少数学生。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大纲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以升学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目标的课程价值主要是为培养社会精英服务。它面向的是少数学生,而不是全体学生。精英主义教育实际上窄化课程在培养人其他方面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地位和价值凸显,使高中课程价值摆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

   (2)课程目标:由片面走向全面

    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发展的是学生应试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课程目标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代替学生其他素质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培养未来国民素质的纲领性的文件,课程标准的核心定位于培养学科领域的素质。从素质教育方面看,人是由多种素质组成的综合体,知识和能力只是人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改革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观念,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课程目标也走出了狭隘的知识和能力范围,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目标的实现。

   (3)课程实施: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教学大纲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作出细致的规定,教师的教是课程实施中心。这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程实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习的能动性。而课程标准把教学的中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习。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体验,重视学生学习经验的价值,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这种课程实施中心的转换,使原有死气沉沉的课程焕发生命活力,使课程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教学大纲从国家的角度对课程和教学作出规定,有利于国家对课程、教学的统一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最大的弊端是统得过死。课程标准只对学生某一方面素质提出最基本的要求,它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课程标准对课程和教学提出建议,而不是硬性的规定。这样,课程标准给学校、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以及教材的编写和评价提供选择的余地和灵活的空间。这种弹性的课程管理赋予教师以教学的创造性,给教材提供多样化的空间,给学校以一定的管理的自主权,为高中课程促进学生和学校发展理念的实现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本文标题:高中课程标准的特点(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1341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1341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高中课程标准的特点(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高中课程标准的特点(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