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以往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因此,此次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结合。
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尤其要注重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可以包括三个阶段:第一,进入问题情境阶段;第二,实践体验阶段;第三,表达和交流阶段。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分为两种,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地理社会调查、地理科学实验和地理文献研究等。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如绘制一张模拟地铁线路(X号线)规划图、模拟规划一个居住小区的商业网点等。
地理学习的自主性应该体现:选题的自主性;课题组成员组合的自由性;指导教师的可选择性;学习过程的自觉性;时空的不固定性等等。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地理问题的探索学习,有利于创设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探索学习课题研究之成败,也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也很紧迫。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将其纳入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大。设计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地理课程必须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超前性。现在正在进行实验的地理课程,其内容结构不仅要考虑目前的国情,更应放眼于5~10年后的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实情。根据我国目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教育发展的情况,在高中阶段开设地理信息技术的课程绝不是“好高骛远”。
当然,对于我省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来说,条件不成熟的学校、设备和师资等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目前可以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但是,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应修习的必修模块来说,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是作为当代一个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来要求的,所有的学校都必须开设。根据我国现实的国情,可以明确的是,必修模块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不可能很精深,而只是一些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的ABC知识,不一定要求学校有齐全的设备条件。而选修模块的内容则可稍丰富一些,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可进行相关的一些操作实践和具体应用,供学有余力学生和设备、师资条件较好的学校选择。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除了要求学习必修模块中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章节和地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以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快速取得丰富的网络资源的习惯与能力,引导学生注意地理学习重点的改变,侧重对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注意教师自身角色的转换,尽力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充分认识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技术手段并高度重视学校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等等。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引言篇(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1131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11319.html